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相比於其他地方 爲何東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更大呢

相比於其他地方 爲何東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更大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爲何東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大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01東北威脅爲何重於西北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可以說是最具威脅的了。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但很不嚴謹,因爲這個“北方”,其實還應當具體分爲東北與西北,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多以遊牧爲主,是草原文明,而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則以漁獵或農耕爲主,閻崇年先生將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建立的金等政權稱作是“森林帝國”,可以看出其中的區別。

其次,如果我們進一步思考,還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對中原王朝所造成的威脅,遠不如東北地區的大。或者更進一步說,是唐以前,來自西北的威脅要重於東北,而唐以後則反了過來。

相比於其他地方 爲何東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更大呢

(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南下,毫無地形之阻,圖爲金滅北宋形勢圖)

02集體決策保證政權平穩運行

筆者認爲,要想全面回答此問題,就必須分別從少數民族與中原王朝的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一,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西北相比,雖屬於後起之秀,政治文明不如西北發達,仍保留着軍事民主制的遺風,但這樣一種短板,恰恰成爲了其政權能夠長期穩定存在的原因之一。舉個例子,匈奴與突厥看似崛起迅速,但這樣一種崛起是極爲脆弱的,草原上鬆散的部族,之所以能結合在一起,靠的多是個人的領袖才能。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所有人都聽一個人的,辦事效率高,可是不好的一點是,一旦這個受到衆人尊崇的英雄人物死去,那整個部族將會瞬間變爲一盤散沙。比如東突厥的頡利可汗被唐軍俘獲後,東突厥內部沒有再推舉出一個人來主持大局,而是迅速由羣龍無首轉成四分五裂的狀態。

可是東北就不同了,東北的少數民族政權內部雖和西北一樣,都有主奴關係的色彩,可是在上層決策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輕易能說了算的。

比如契丹人的大政會議、金人的勃極烈制度,清王朝的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八旗制度。這些由高級貴族組成的決策組織,雖然是皇權成長的絆腳石,但在一定歷史階段內,卻避免了整個政治集團因領袖人物死去而迅速瓦解的危機出現,使得最高權力能夠平穩交接。換句話說,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內部集體決策體系的維持,讓他們得以給唐以後的中原王朝造成更大的威脅。

導致這樣一種集體決策的原因有很多,我以爲,東北地區獨特的經濟模式,是造成這樣一種特殊權力結構的原因之一。漁獵經濟與遊牧業不同,他強調集體的參與和配合,因此很難出現個人權威這樣的東西。

這樣一種經濟基礎所衍生的思維模式,也大大影響了東北少數民族的權力結構的形成。比如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諸部過程中,他不是一味像草原民族那樣“打到你服爲止”,而是注重以聯姻等方式締結穩固的同盟關係,並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當然,這也是一種政治成熟的表現。

相比於其他地方 爲何東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更大呢 第2張

於是我們會看到,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雖在滅遼後不久匆匆逝去,而他的弟弟卻能在貴族們的簇擁下繼承大統,並有條不紊的開展南下攻宋計劃;皇太極殲滅明軍主力後雖也早死,可他的兒子福臨,卻能在多爾袞等王公貴族簇擁下迅速入關,定鼎中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東北少數民族的政治文明雖落後於西北,但這並不妨礙其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並從中獲利。而他們有條不紊的崛起,顯然也給中原王朝造成了比西北更大的困擾。

03失去幽雲與中原王朝政治中心東移

二,幽雲地區的喪失與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東移,也無形中加重了來自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威脅。早在秦漢時期,太史公在討論天下大勢時,就曾說“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這裏的西北地區,實際上指的就是關中。當時人對於關中在全國的政治意義是極爲看重的,政治精英們不僅在此建立了嚴密的政權組織,還駐紮了大量的軍隊,以形成對地方的優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唐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後,華北地區因戰亂影響經濟殘破,無法給中央提供足夠的稅收,而關中地區人口的增加與生態的惡化,更加大了地方供求矛盾。爲了供應都城所在地區龐大的錢糧開銷,唐人加強漕運建設,將東南的大量財賦轉運關中,以支撐帝國在西北的政治維穩。

此時,東南地區經濟價值的悄然上升,已經成爲了中原王朝統治者臨御天下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唐亡後,關中地區因頻繁的混戰而敗落,繼承帝國大業的後周及北宋王朝,爲了節約成本,便順勢將政治中心,轉移到了靠近東南財賦地區的河南。

沒有了關中複雜山地地帶的庇護,東移後的王朝都城,迅速處在了東北地區敵人的直接攻擊之下。東北少數民族王朝南下攻打中原腹地,必要先由幽雲地區進入華北平原。

幽雲地區原由唐王朝的河朔藩鎮控制,河朔雖然桀驁不馴,屢叛中央,但在抑制契丹和奚等少數民族進攻中作用不小。可是,經唐末五代軍閥混戰後,原先制衡東北少數民族的藩鎮軍事集團凋零殆盡,這便給契丹人南下掃清了障礙。

失去了河朔的庇護後,華北平原一馬平川,自然給其進攻減小了難度。例如宋真宗與徽宗時期和東北少數民族政權的交手,都是在一種極其被動的態勢下展開的。開封城破固然有朝廷抵抗決心不足的原因,可是地形上的劣勢,也是不可忽視的。

相比於其他地方 爲何東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更大呢 第3張

(真宗時期遼國大舉南下,也險些讓北宋傾覆)

明朝建立後,也曾考慮到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之活躍,如將都城建在江南,雖然不用擔心餓肚子,但卻不利於及時掌控東北邊疆的局勢。因此,明成祖朱棣乾脆把都城北遷到了北京,並以大運河來轉運南方地區的物資,以供應京師需求,算是用了折衷之計。

北京靠近東北“蠻夷之地”,自然又成爲了少數民族圍攻的主要目標。因此,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變換,也是東北少數民族威脅重於西北的原因之一。而造成中原王朝這一變化的,又與經濟地理有關。此爲第二點。當然了,讀者朋友如有其他看法,還望不吝賜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