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皇后作爲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古代皇后作爲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皇后”的稱謂如何得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漢代承襲秦代制度,皇后一詞的稱謂在漢代逐漸制度化。皇后是皇帝的嫡妻,在皇后身上承擔的不僅是孕育國家未來儲君的責任,更是需要幫助皇帝掌管六宮。如果說皇帝是百姓的父親,那麼皇后就是天下的母親。

在漢代,皇后稱謂很多主要包含了"皇后"、"後"、"天下母"、"女主"、"小君"等稱謂。通過研究這些稱謂的由來,我們可以瞭解到漢代時期有關皇后稱謂制度的演變發展。

一.皇后:何爲天下之母

1.皇后稱謂的由來

皇后的稱謂對應的是皇帝,皇帝一詞來源於秦始皇。《史記》卷六《始皇本紀》記載秦王嬴政說:“秦王贏政說∶"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自此,皇帝一詞成爲最高統治者的稱呼,而作爲皇帝的嫡妻,那麼原本的王后就合理地轉變爲皇后了。

而事實上,秦始皇在位時期並未設立皇后,很多人認爲是秦始皇覺得皇后的設立會影響他對朝廷的掌控,因而秦始皇在位十六年,載史冊上並未記載曾冊封誰爲皇后,其次就是秦二世,因爲在位時間短,且彼時年紀尚小,因而皇后也不曾設立。

在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歷史上,最開始設立皇后的是漢代漢高祖劉邦冊封的正妻呂雉。在西漢的歷史上有十八位皇后,東漢歷史上曾有二十二位。

《漢書·外戚傳上》載"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通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在歷史上諸多史籍中,對於皇后的簡稱都稱呼爲“後”,例如漢代皇后呂雉被稱爲“呂后”唐代武則天則被稱爲“武后”等等。

古代皇后作爲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而爲何史書會一直默認“後”的稱謂呢,劉澤華先生說∶““後”即“毓”,在甲骨文中是婦女生育的形象,初義爲生育。”在三皇五帝還未出現的時期,中國原始社會的主體是母系氏社會,女性是社會上的主體,因而“後”在當時代表社會最高的權威。到了封建時期,“後”被冠以宗法社會中的稱謂,女性作爲皇帝的配偶,“後”成爲與之匹配的稱呼。

2.皇后的權力和象徵

皇后被看作“天下母”,其原因便是,自夏朝啓繼位,“公天下”成爲“家天下”,國和家的概念開始被統一起來,家國天下,家國一體的概念開始不斷形成,而皇帝作爲天下這個家的主導,自然就是“天下父”而皇后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爲“天下母”。皇后是六宮的表率,更是天下女子端莊賢德的榜樣。

封建時期傳統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內。在古人看來,男女各自負責自己的工作,妻子在家庭中承擔着主持家事,興旺家族的責任,因而從小家到家天下的過程中,“女主”便成爲最高統治者的配偶代稱。

在漢代,便有直接的例子就是女主呂后。作爲皇帝的正妻,在漢高祖逝世後,皇帝年齡尚小,而且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局面,呂后便不得不站出來維護這個家族的利益。

因而,“女主”一詞更能充分體現皇后其自身所帶有的權力。在《史記》中,“女主”一詞曾數十次出現,而其中最多的代指就是呂后。呂后爲漢代前期的發展奠定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秦漢史》中曾說∶“呂后專權及呂氏之失敗不過是中國歷史上常常出現的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權力的鬥爭,在今天看來,既不能用封建“正統”觀念,斥責呂后“篡奪” 劉氏政權,也無所謂“統一”與“分裂”、“集權”與“割據”之間的鬥爭。”

西漢,皇帝的繼承人都是要在皇后的子嗣中選擇優秀年長的皇子進行繼承,即便不是皇后所生,也需要對皇后稱之爲母,在封建時期,皇家的母子關係不僅僅是血緣上的,更是政治上的。

東漢時期,皇帝壽命普遍不長,新繼任的皇帝往往年齡幼小,無法處理朝政,因而就需要皇太后出面管理朝政,而東漢時期皇后多是出自名門望族,自小飽讀詩書,因而對朝政有着很大的幫助,正是因爲這些皇后對於朝堂政治所做出的努力,才使得東漢能夠持續的存留下去。

古代皇后作爲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第2張

除了政治權力以外,對於皇后身份的象徵中,印璽無疑是最具有地位的體現。秦以前,無論何人皆可用印璽,而到了秦代以後,印璽成爲皇帝權力的象徵,皇帝用印璽,那麼皇后自然也就可以擁有印璽。在《漢官舊儀》卷下《叢書集成初編》記載:“皇后之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此外咸陽地區出土的印璽也表明漢代皇后是極有可能也擁有印璽的。

二、兩漢時關於皇后相關的稱謂

1.與皇后有關的諸多稱謂

在上文中曾經提到很多關於皇后的稱謂是與宗族,政治和權力有關的稱謂,而除了這些,與皇后相關的稱謂還有以皇后居住的場所作爲稱呼的。例如東宮、椒房、中宮、長秋宮等。

椒房是指皇后的居所椒房殿,在西漢時期被當作對於皇后的稱呼,皇后的居所在目前已知文獻和遺蹟考古中建築規模最大的。

《陸氏詩疏廣要》載∶“漢世皇后稱椒房,取其實曼延盈升以椒塗屋,亦取其溫暖故長樂宮有椒房殿。”

關於椒房名字的由來是借用朱傳椒樹的含義來表達,此樹的特點是在它的花內中孕有帶黑點種子,爲其提供保護場所,因爲身上帶刺,且在花房周圍,與母親的特性相似,因而被用來稱呼皇后居所。

在漢代,受儒家文化影響,對於子嗣極爲重視。民間有“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這種說法,那麼在皇室,對於子嗣,尤其是皇后所生的皇位繼承人來說則更爲重要。歷史上也曾因爲有的皇后無法生育而被廢除皇后的例子。皇帝有無子孫,關係到國家社稷和宗廟祭祀的安危,因而椒房作爲宮殿名字在漢代十分常見。

除了此外,我們常常可以在史籍中看到中宮一詞,在《漢書》卷十一《哀帝紀》中記載:“尊定陶太后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長信宮、中宮。”在此文中,中宮代表的就是皇后,同樣的例子在《漢書》《後漢書》等記載漢朝時期的史籍中常常可以見到。

對於“宮”的稱謂在封建時代很多時候都是爲了表示敬畏或者爲尊者諱。同樣類似的例子就有太子的稱謂,常常被稱呼爲東宮,而在西漢時期,東宮也被用來稱呼皇后。同樣,六宮之稱,也常被用來稱呼皇后,其意思是“六宮表率”的含義。

《周禮註疏》卷七《內宰》記載:“玄謂六宮,謂後也。婦人稱寢曰宮。宮,隱蔽之言。後象王,立六宮而居之,亦正寢一,燕寢五。教者,不敢斥言之,謂之六宮,若今稱皇后爲中宮矣。”

古代皇后作爲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第3張

2.皇后親屬的稱謂以及與皇后相關的名諱

提到皇后,除了所謂的稱號外,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皇后的親屬家眷,在漢代,外戚輔政對漢代王朝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西漢時期霍光輔政,就爲西漢王朝的發展做到了突出的貢獻。

同樣的,事物有好的一面就會有壞的一面,外戚的權力不加以控制就會導致外戚專權,霍亂朝政,西漢末期的王莽篡政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樣的外戚的稱呼與上文中的椒房有關,“椒房中宮之重”、“椒房之親”、“椒房之家”等都指的是皇后的母家即所稱的外戚。

除了外戚外,皇后的生老病死也都是帶有不同稱呼的,漢代信奉儒家,而儒家講求的就是封建的等級制度,儒家講求尊卑貴賤,構建了一套社會尊卑禮儀,因而對於年齡,死亡等稱呼都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高後用事,春秋高……今高後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諸侯。”在此段話中,春秋高指代的是高太后歲數大了,皇帝春秋富則表示皇帝年齡小,古人用這種方式含蓄表明想要的表達的意思。除了年齡,對於皇帝去世,古人都用崩,而皇后,皇太后去世同樣和皇帝一樣,諱之爲崩,皇帝皇后同爲一體因此用“崩”也是符合禮法的。

古代皇后作爲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第4張

此外皇帝皇后的出行一般都是坐車出行,因此也常常有用“鑾駕”“宮車”等稱呼,而皇帝皇后一旦去世,也會有用“宮車晏駕”指代皇帝皇后的死亡。同樣的皇帝死後會帶有諡號,作爲皇后,與皇帝的待遇是相同的,也會帶有諡號,並且會伴隨皇帝的諡號後面加上一個“後”

三、結語

皇后一詞,多見於正式的史書典籍之中,皇后的稱謂貫穿中華封建史兩千多年,而漢代這些東宮、椒房、中宮、長秋宮等等稱呼,無一例外不僅體現着封建時代對於與皇后的美好期盼,更是代表了皇后輔佐皇帝,統率六宮,母儀天下的職責。

兩漢時期,是封建制度發展的時期,通過研究兩漢皇后的稱謂和相關制度發展並於後世封建制度比較可以加深對於封建歷史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史記》卷六《始皇本紀》

2.《漢書·外戚傳上》

3.《秦漢史》

4.《陸氏詩疏廣要》

5.《漢官舊儀》卷下《叢書集成初編》

6.《史記·呂太后本紀》

7.《漢書》卷十一《哀帝紀》

8.《周禮註疏》卷七《內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