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秦始皇陵:沉睡地下的千古之謎

揭祕秦始皇陵:沉睡地下的千古之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秦始皇陵是中國史上第一位帝王的陵墓,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對於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人們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對外阻抗匈奴修築了萬里長城,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淵的影響。即使在他死後,也留下了這麼一座奇蹟般的陵墓,規模宏大,建造完美精湛,堪稱世界之最。

揭祕秦始皇陵:沉睡地下的千古之謎

網絡配圖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陪葬器物的地方,爲秦始皇陵建築羣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雖然電影巨星成龍在他的新片《神話》中將秦始皇陵想象成了一個無重力的世界,秦始皇陵對於世界來說仍然是一個未知的“神話”,考古學家們認爲讓它沉睡地下仍是最安全的辦法。

“挖掘有時就意味着破壞,”正在西安參加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第15屆大會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主席米切爾·佩塞特說,“秦始皇的地下王宮太大了,挖掘後,人們沒有辦法保護它。”

“如果這個地下宮殿是土質結構--就像秦始皇的地下軍隊兵馬俑一樣,那麼挖掘出來幾個月後它就會徹底毀掉。現在全球仍沒有可靠的技術來保護兵馬俑這樣的土質結構,任何挖掘都不能是爲好玩或好奇。”佩塞特說。

在佩塞特看來,土製的兵馬俑雖然已經燒製成陶,但與西方的石頭雕塑相比,還是脆弱的。

國家文物局一貫不提倡主動發掘,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除非是遭遇到一定自然災害、盜墓或者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考古學家才被允許對這類地點進行保護性發掘。

揭祕秦始皇陵:沉睡地下的千古之謎 第2張

網絡配圖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說:“這些文物在墓裏埋了千餘年了,已經達到了平衡狀態。如果這些文物被挖掘出來,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它氣體,就會很快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有些文物來講是無法控制的。如在中國南方地區曾出土過一些象牙製品,這些象牙製品出土時潔白光滑,不到兩個小時卻變成了暗色粉末狀。”

陝西省考古所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隊隊長段清波研究員說,不挖秦始皇陵是當下人們最合適的選擇,因爲秦始皇陵太複雜了,超過任何人的想象,雖然部分歷史資料記載已經被證實,但現在掌握的情況很多與過去已知的情況相去甚遠。

據近5年來對秦始皇陵的地質勘探發現,在它約高50米、直徑爲350米的封土內,有對稱的夯土臺階構造和木質構造,在此之前人們認爲封土只是一堆夯土。墓室最低距地面約30米,上端長160米、寬149米,而底部長80米、寬50米。

歷史資料記載,秦始皇用了大約38年的時間、約72萬人修築了它的陵寢。在他的地下宮殿裏,用水銀模擬他統治的疆域內江河湖海的流動,在地宮上空模擬了日月星辰的轉動,同時地宮內佈滿機關阻止盜墓者。

揭祕秦始皇陵:沉睡地下的千古之謎 第3張

網絡配圖

考古工作者在陵園區域探測到水銀濃度比周圍地區異常偏高,經探測發現這些水銀來自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下。同時,也發現秦始皇採用了先進的排水系統阻止地下水進入地宮中,這種排水方式至今仍在一些現代建築的地基建設中被採用,如中國正在建設的中國大劇院。

秦始皇陵考古工作隊從1998年到2003年對秦始皇陵進行研究,同時也發掘了部分陪葬墓,這項工作因爲缺乏資金而中斷。

秦始皇陵內城面積約爲2.13平方公里,若加上已發現各種陪葬坑的範圍,面積將達60平方公里。結束了15年的統治,秦始皇在49歲住進了他花費了約38年修築的地宮內。

秦始皇陵兩千年來的保存完好,然而以現在的技術,尚不能夠完好的把文物挖掘出來,爲了對歷史負責,對文化遺產的負責,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不挖掘保持它的神祕性才更有價值和魅力。米切爾·佩塞特說:“讓秦始皇和他的地下宮殿繼續沉睡地下,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最安全的保護文物方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