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金國無條件歸還河南,趙構爲何不派兵防守?

揭祕,金國無條件歸還河南,趙構爲何不派兵防守?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公元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稱帝。這一年,趙構20歲!

作爲一個本來不可能即位的人,突然不得不即位——因爲只有他這個宋徽宗的兒子沒有被俘虜!趙構的心情和買彩票中頭獎沒有什麼區別——驚喜!

只是中彩票頭獎面對的是鉅額財富,而趙構面對的是破碎的江山——毫無處理政務經驗的他,卻在國家最爲危及的時候即位,壓力不可謂不大!

1138年11月,金宋第一次紹興議和成功。金國什麼條件都不提,就先提出歸還河南地給南宋。《宋史 本紀二十九》記載:

“丙子,張通古、蕭哲至行在,言先歸河南地,徐議餘事。”

意思就是:先把河南歸還給南宋,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議論!這簡直就是天下掉下餡餅來——尤其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就在河南。金國的這個議和條件好得讓南宋很多大臣都不肯相信這是真的!

連賠款都不用出,就能白白的得到河南?!

1139年1月,趙構發佈詔令:“河南新復州軍官吏並不易置,蠲其民租稅三年,徭役五年”,即河南各州的原來是齊帝劉豫所任命的官員,南宋都不更換,全部作爲南宋官員依舊管理當地。派兵駐守什麼的,更別說了。

揭祕,金國無條件歸還河南,趙構爲何不派兵防守?

在《宋史全文 卷二十下》中記載了趙構的話語:

“河南新復境土,所命守臣,專在拊循遺民,勸課農桑,各使因其地以食,因其人以守,不可移東南之財力,虛內以事外也。”

趙構的話有兩個方面的意思:

一、因其人以守,讓河南休養生息,不派軍駐守是爲了減輕久經戰亂的河南地人民的負擔;

二、保存江南實力,不能爲了救助河南而拖累江南。

但在南宋陳鬱所寫的《藏一話腴》中有一段資料道出了當時南宋朝廷對於金國歸還河南地的真實目的的猜測——歸還河南地是爲了引誘南宋兵力駐守河南,從而在平原上殲滅南宋,重複北宋故事!資料摘錄如下:

嶽鄂王飛《謝收復河南敕及罷兵表》略曰:「夷狄不情,犬羊無信,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暫圖安而解倒垂,猶雲可也;欲長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又曰:「身居將閫,功無補於涓埃;口誦詔書,面有慚于軍旅。」又曰:「尚作聰明而過慮,徒懷猶豫以致疑,與無事而請和者謀,恐卑辭而厚幣者進。願定規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幽燕,終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未幾虜渝盟,河南復陷。後六十年得虜之《南遷錄》,見當時諸酋議論,銳意爲取江南之計,歸三京以誘吾歸兵於平地。吾保河南則江防必虛;若吾不守河南,則是彼嘗見歸吾自委棄,在遺民當自歸曲於吾矣。虜謀若此,鄂武穆之料敵,信不妄雲。

用河南地引誘南宋重軍北上,然後可以偷襲江南;若南宋不派軍北上駐守,河南的百姓就會認爲南宋拋棄了他們,從而責備南宋——好一條惡毒的計策!

金國歸還河南、陝西地給南宋,真的是一個重大的陰謀?真的是爲了消滅南宋而做出的誘敵之計?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對這兩本書的情況:

1、年代性:張師顏所寫的《南遷錄》是關於金宣宗南遷汴梁的事情,金國南遷汴梁是1214年,則距離金宋議和是75年,陳鬱的《藏一話腴》比《南遷錄》成書更晚,應該是宋理宗時寫成。

2、權威性:《南遷錄》的作者張師顏,除了名字之外一無所知,清朝所編纂的《四庫全書》認定此書是南宋人爲泄憤而編造的僞書,是宋殿前司軍官華嶽所寫;《藏一話腴》的作者陳鬱,其兒子陳世崇記載宋度宗稱讚陳鬱“文窺西漢、詩到盛唐”,又岳珂稱讚“出入經史,研究本末,具有法度”,但元初的劉壎在《隱居通議》中罵陳鬱父子卑鄙、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了陳鬱以第四名和作爲第一名的姜特立同時作爲御前應制的八人諸色伎藝人名單中,和岳珂所稱的“閉戶終日,窮討編籍,足不蹈譭譽之域,身不登權勢之門”,形成強烈反差。

3、這兩本書都是私人筆記,性質上都是屬於野史。

南宋人認爲金國退還河南地給南宋是誘敵之計的說法,最早並非出自《南遷錄》、《藏一話腴》二書,而是來自宋末元初不知名作者所編纂的《宋史全文》(原書名《續資治通鑑》)。《宋史全文 卷二十下》紹興九年正月,針對去年金宋議和的達成,知廣州連南夫上書趙構,首先提出了金國歸還河南地乃誘敵之計的說法。先摘錄如下:

“臣竊惟大金素行兇詐,比年以來,兩國皆墮其術中。大概彼以和議成之,此以和議失之。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遂恩之乎?陛下於太上有終天之別,於金人有不戴天之讎,方且許還河南之地,彼其計,實老子所謂「將欲取之,必固予之」,兵法所謂「不戰而屈人兵」之術也,誰不怒髮衝冠,握拳嚼齒而痛憤哉!陛下方感其恩,遂無赫怒整旅之志。蓋用心不剛則四肢委靡,將士欲斷髮請戰,有不可得,誰爲陛下守四方者?是陛下十有餘年寵將養兵,殫財曲意之計,一旦積於空虛不用之地,倒持太阿,交手而付之矣。臣伏讀正月五日赦文曰:「戢宇內之干戈,」又奉聖旨,不得詆斥大金。如此,直墮其術中,使忠義之士結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將縮手而不爲用。臣恐將士解體,魚潰獸散,如張良所謂誰與取天下者。陛下方遣侍從、宗臣祇謁宮廟陵寢,將親見宮室之禾黍,陵寢之盜掘,此政詩人彷徨不忍去之憂也。恐有扶老攜幼感泣而聽語者,少者之哭,哭其父與兄也;老者之哭,哭其子也。陛下追悼,其因是誰之過歟?河南之民何啻百萬,昔日樂生,今日效死。因民之慾,北向爲百姓請命,而以王師甲兵之衆隨之,河北之人必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此臣所以願陛下因而圖之也。”

揭祕,金國無條件歸還河南,趙構爲何不派兵防守? 第2張

監明州比較務楊煒也有相同的看法:

“屬者金人求和,乃遣詔諭使,至以無禮臣我,舉國喧譁,議論不一。閣下召來造朝,遽複合爲一黨,寂然無聲,有識者謂閣下非不知利害之曉然,所以然者,賣諂取執政爾。金人割中原爲一大餌,以釣江南。今欲竭一方求實中原,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賦,所謂按月所支、一切調度,何從出乎?加之供奉禮物動計百萬,異時以有限之財充無厭之敵,是以江海實漏卮爾。日者乃始揭榜都城,有曰「敵人並無須求」,煒所不識也。諸公矇蔽天聽,是何異掩耳竊鍾也哉?丞相秦公專誤國之謀,傾心黠敵;參政孫公平生齪齪謹畏,天下初不以此責之。如閣下,姑欲愛惜名位,隨羣而入,逐隊而趨,亦以謂敵必可信,和必可講,則請直以此書上之天子,置以典憲,煒所不辭。”

從文字來看,趙構不派遣兵馬駐守河南,是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楊煒的“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賦,所謂按月所支、一切調度,何從出乎?”的觀點。

綜上,趙構雖然選擇了和議,但並沒有盲目樂觀,而是採取了具有防備性的政策:官吏不變、免除賦稅的安心人、休養政策。不變官吏以安人心、免除賦稅以生養的兩大政策,可以讓河南的人民沒有被拋棄感;不派駐兵馬駐守,又不會對江南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

對於趙構來說,不管金國是否真心歸還河南,還是以誘敵之計誘騙南宋主力北上,他找出了非常好的對策——江南既不疲睏、河南又無遺棄感。破解了一個兩難的局面,這就是趙構的高明之處。這也是南宋主戰派所不能辦到和理解的,若真如岳飛所建議的駐守河南——在平原南宋軍絕對無力戰勝金國的騎兵,北宋靖康之難將再次重演!

揭祕,金國無條件歸還河南,趙構爲何不派兵防守? 第3張

那麼金國歸還河南地真的是誘敵之計嗎?誘敵之計,只是南宋文人的一種大膽猜測——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飯:好好的金人爲何歸還河南地 ,還沒有什麼苛刻的條件?真沒天理,絕不可信!

事實的真相是金國確實是真心歸還河南、陝西給南宋,並非誘敵之計!原因有兩點:

一、歷史性:在靖康之難中,金國和北宋曾經議定過一條雙方可以接受的盟約:兩國以黃河爲界,黃河以北歸金國、黃河以南歸宋。只是後來金國認爲北宋連第一次包圍汴京後所達成的割讓太原四鎮的協議都沒有履行,進而認定北宋無法履行而作廢。1138年完顏撻懶提議歸還河南地,也是有歷史依據的,並非胡亂作爲。

二、現實性:金國和南宋的戰爭從1127年到1138年,已經持續了11年,兩國都需要休養生息,金國暫時還無法滅南宋已經成爲現實;在遼朝滅亡後,蒙古草原的合不勒在金太宗去世的1135年時整合了蒙古部落,拒絕金國爲攻打南宋而徵調蒙古人去作戰的要求,但在當年被金國完顏宗磐擊敗,蒙古由此反叛金國,並不斷的騷擾金國,也就是說,從1135年起,金國就是兩頭作戰:南宋和合不勒的蒙古。蒙古的反叛和威脅,纔是完顏宗磐和完顏撻懶二人同意歸還河南、陝西給南宋以達成和平,進而專心對付北方蒙古部落的真實原因!但當時南宋滿朝並無一人知道這個信息,就算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敢提出聯合蒙古滅金的計劃——殷鑑不遠,海上之盟還歷歷在目!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