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 曹操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 曹操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三國大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三國大軍缺糧怎麼辦?曹操問屬下借了一樣東西,“完美”解決。

三國時期戰亂頻繁,人才輩出,士族階層受影響比較小,最主要還是老百姓,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說的就是這種狀況,能被史書記住的百姓非常的少,但統治階層卻經常以英雄、梟雄、諸侯的身份出現在史書上,這或許就是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普通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

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 曹操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東漢末年到三國期間,戰亂頻繁,但凡有點實力的人都佔地爲王,成爲割據勢力,但這畢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果弱小就會被吞併,所以到最後只剩下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其中以曹操的勢力最大,還挾天子以令諸侯,讓劉備和孫權都投鼠忌器。

當然曹操也不是一開始就非常牛的,也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曹操是一個梟雄,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這其中以糧草爲最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糧草對於行軍打仗的重要性。

如果遇到糧草不夠,而敵軍又非常強該怎麼辦呢?曹操充分展現了一個梟雄的本質,他向屬下借了項上頭顱,在他看來是“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而這個倒黴的下屬不知姓名,在《三國演義》中有了名字:王垕。而且因爲王垕這個鍋背得好,也就廣爲人知。

垕音同厚,在古代也是厚的通假字,王垕在正史中不見記載,在《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瞞傳》中就記載了他故事的原型,非常的簡單:

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衆,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衆,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曹操經常征討其他諸侯,但總會遇到糧草不足的情況,於是就私下裏問軍需官該怎麼辦,軍需官建議可以將大斗換成小鬥發給士兵,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 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但士兵們不是傻子,玩朝三暮四都不一定行,更不要說減少了糧食了,於是士兵們都紛紛議論曹操欺騙士兵,開始軍心不穩。

曹操爲了穩定軍心,就私下對軍需官說,我需要借你的項上人頭一用,來平息士兵們的怒火,於是就殺了軍需官,對士兵說:“軍需官用小鬥代替大斗,盜取官糧,已經將他殺了”。士兵們果然不再不滿,反而覺得曹操秉公執法。曹操借軍需官的腦袋平息士兵的怒氣,從後來者的眼裏看確實殘忍奸詐。然而,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若沒有鐵石心腸如何在屍山血海之中贏得天下。

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 曹操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2張

對於曹操的行爲,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是曹操可能真的不瞭解這些欺上瞞下的手段,而這個軍需官的建議,是將潛規則告訴了老闆,軍需官只是一份工作,但大軍對於曹操來說是根本,曹操也不會真的允許這樣的行爲存在,而之所以會採納建議也沒有懲罰軍需官,還是因爲曹操當時也沒有辦法,只能用軍需官的方法支撐一下。

另外一方面就是曹操對軍需官的這個方法當時就非常的憤怒,不過爲了解決燃眉之急也只能先認了,而且從一開始曹操就有預判,士兵們肯定會有意見,到時候再把軍需官推到前臺,好人全讓曹操做了,這也是收買人心的一種手段。

軍需官的所作所爲,其實是曹操的幫兇,但最後所有的鍋都扣在軍需官的頭上,這也許就是幫兇們的下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