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勤政務實爲什麼還加速清朝的衰敗

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勤政務實爲什麼還加速清朝的衰敗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道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晚清時期道光也算是勤政務實的皇帝,道光爲什麼反而加速清代的衰敗?道光爲什麼適得其反?

在清代諸多皇帝之中,道光皇帝是承上啓下的一位重要人物,在道光年間爆發了家喻戶曉的鴉片戰爭,令清王朝淪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雖然清代的屈辱歷史是從道光帝而始,但是就登基之後的所作所爲而言,道光皇帝並不能算是一名昏君,其政績更是可圈可點。

在道光皇帝還是二阿哥之時,他的父親嘉慶皇帝就以各種方式測試過道光的治國理念,年輕的道光則認爲只有以德治國才能長治久安。

道光皇帝繼位之後,也一直遵循着這一理念,不僅厲行節約,還率先垂範下令縮減自己的各項開支,就連使用的毛筆都選用民間最普通的式樣。

在道光皇帝繼位初期,皇宮內的各項開支都大幅減少,甚至一度維持在每年二十萬兩的水準,令一衆朝臣都目瞪口呆。

而且在任用官吏方面,道光也是大膽革新,直接以品行道德作爲衡量官員的準則,破格提拔了大量毫無背景權勢的官員。

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勤政務實爲什麼還加速清朝的衰敗

更重要的是,道光皇帝十分注重實務,由於科舉選士的原因,當時的讀書人大多都只學習所謂的“程朱理學”以及八股文。

這就導致這些士子金榜題名之後發現自己所學在爲官時幾乎毫無作用,根本無法有效地處理實際事務,而道光皇帝正是想改變這一局面。

其實這一情況不僅道光皇帝有所察覺,一部分有識之士也已經開始嘗試做出改變,提倡“內聖外王”的清末“實學”也由此出現。

“實學”的代表人物名爲陶澍,他也是科舉進士出身,但是進入翰林院之後就自發地組織了一個詩社宣傳“實學”,而這一詩社幾乎網絡了當時所有的有才之人。

在陶澍詩社之中,不僅有後來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還有被譽爲晚清第一才子的龔自珍,而陶澍本人更是險些改變了清王朝的命運。

道光四年,對於清王朝漕運至關重要的大運河突然決堤,運輸漕糧的船隻無法正常行駛,成爲了道光皇帝的燃眉之急。

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勤政務實爲什麼還加速清朝的衰敗 第2張

當時清代的“南糧北運”已經成爲慣例,如果漕糧無法及時北上,那麼北方的幾十萬八旗軍就要忍飢挨餓,一旦產生譁變後果不堪設想。

在道光皇帝召集羣臣商議對策之時,有人提出了可以通過海運將漕糧送抵,而這一建議卻遭到了絕大部分朝臣的一致反對。

因爲清代“閉關鎖國”的策略已經執行多年,對於海運一事很多人都心存牴觸,但衆人萬萬沒有想到,道光帝對這一建議卻十分讚許,而執行漕糧海運之人便是陶澍。

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勤政務實爲什麼還加速清朝的衰敗 第3張

在陶澍的組織之下,漕糧海運十分成功,清王朝也首次主動打開了海禁,“閉關鎖國”的沉重枷鎖終於有了鬆動的趨勢。

然而好景不長,道光皇帝的理性改革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漕糧海運更是整條漕運線上上下下無數人的利益。

即便因爲有皇帝的支持,無人敢於直接站出來進行反對,各方勢力也開始慢慢聯合到一起開始處處掣肘道光皇帝。

首先發難的便是負責皇宮內衣食住行的內務府,太監內侍等通過欺上瞞下等手段大撈油水,就連道光皇帝想喝一碗普通的面片湯都需要數千兩白銀。

其次朝野上下的官員也開始爲了迎合道光帝而醜態百出,歷經三朝的大學士曹振鏞甚至每天回家前都要親自拿着菜籃子上街買菜,併爲了一文錢而和小販爭的面紅耳赤。

此外因爲爆發了張格爾叛亂,清軍爲了平叛又花費了上千萬兩白銀的軍費,這徹底耗光了清代國庫內最後的一點積蓄。

道光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勤政務實爲什麼還加速清朝的衰敗 第4張

等到道光執政的中期,在各方的掣肘之下,實政已經徹底無法推行,漕糧海運也慘遭廢除,清王朝最後一次走向海洋的機會也因此而錯失

當時的學者魏源曾表示,海運一事最少觸動了三批人的利益,分別是收稅的稅吏、收糧的糧官以及漕運的船隊,因爲牽扯過多即便皇帝也只能妥協。

最終道光皇帝的各項實政大多淪爲朝野上下的笑柄,而道光皇帝本人也幾乎無法知道到外界真實的情況,反而令各項弊端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