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劉裕攻破長安不久又失去長安 劉裕爲什麼會這個地方過不去

劉裕攻破長安不久又失去長安 劉裕爲什麼會這個地方過不去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裕和長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劉裕作爲開國之君,爲什麼會和長安過不去?長安是怎麼惹到劉裕了?長安對劉裕很重要嗎

如果要問東晉歷史上哪一次北伐最成功、影響最大,東晉義熙十二年(416)開始的由權臣劉裕領導的北伐之戰無疑是最佳選項。可這場戰爭其實也說不上完美收尾:在攻破後秦都城長安不久後,劉裕又失去了長安,並折損了不少兵將。從勢如破竹到狼狽敗北,這位劉宋開國皇帝可謂是在長安吃了一個不小的苦頭。

劉裕攻破長安不久又失去長安 劉裕爲什麼會這個地方過不去

一、 劉裕北伐後秦之戰

東晉義熙十二年(416)八月,時爲二十二州刺史兼中外大都督的劉裕主導東晉朝廷做出了北伐後秦的決定。此時後秦皇帝姚興剛去世不久,其子姚泓繼位卻無法震懾羣臣,後秦正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所以無論劉裕是以何目的出兵,此時於東晉而言都是一個好時機。

在後來一年有餘的作戰中也證實了劉裕決策的正確性。在出兵僅僅兩月後,東晉大軍就拿下了後秦要地洛陽。次年二月,略加修整的東晉大軍又從洛陽出發,一路向西,很快穿過潼關逼近了後秦都城長安。

從離晉北上到攻破長安,劉裕僅僅用了十四個月。而這十四個月還意味着一度強大的後秦就此覆滅。在粗略確認後秦無法翻身後,劉裕即統帥大軍凱旋。但令他猝不及防的是他前腳剛離開長安,後腳就有不安好心者奪走了這方寶地。

二、 轉身之後的長安失守

雖說劉裕北伐是爲滅後秦而去,但在他逼近長安時,長安的老百姓其實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早在出兵伊始,作爲漢人的劉裕就打出了“收復中原”、“修復山林”等口號。所以當晉軍還未將後秦徹底殲滅,聽說軍隊缺糧食的後秦百姓就開始自發地給他們送糧。在劉裕大軍入城後,“長安安堵如故”。

長安百姓對劉裕的夾道歡迎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劉裕長安已被自己牢牢控制的“錯覺”。恰逢這時奉劉裕之命留守建康操持東晉朝政的重臣劉穆之辭世。在衆多將領亦認爲暫時不必再西進吞併關中餘下地區的情況下,劉裕便只在長安留下了自己年僅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大將王鎮惡、王修、沈田子等人,當即班師回朝。

劉裕攻破長安不久又失去長安 劉裕爲什麼會這個地方過不去 第2張

結果劉裕前腳剛走,胡夏開國君主赫連勃勃就帶着大軍一路殺進長安。至於劉裕留下的駐守長安的一羣人:沈田子最先領劉義真之命前去抗擊赫連勃勃。但他懼於胡夏的勢力,竟然選擇了臨陣脫逃。之後沈田子怕捱罵,便遣了使者向王鎮惡彙報軍情。結果王鎮惡當着王修的面斥責了沈田子的使者。

沈田子氣不過,便找機會殺了王鎮惡。接着,王修又處決了沈田子。而此時長安最有話語權的劉義真因爲聽信了他人讒言,竟然處決了王修。是故待赫連勃勃兵臨城下,劉義真只能讓劉裕信任的朱齡石留守,自己帶着餘部匆匆出逃,將劉裕才控制了一年零兩個月的關中拱手送人。

三、劉裕與長安的“恩怨糾葛”

看到這,你或許會覺得長安失守好像和劉裕也沒多大關係,將長安搞得一團糟的是沈田子和缺乏獨立判斷力的年幼劉義真。但其實早在赫連勃勃出兵長安前,不少人就已經將劉裕必失長安的未來看了個明明白白。

赫連勃勃之所以敢在劉裕大軍勢頭正盛時出兵,就是因爲看準了:“裕既克長安,利在速返,正可留子弟及諸將守關中。待裕發軫,吾取之如拾芥耳。”而北魏名臣崔浩更是在劉裕未滅後秦之前就下了定論:“縱使裕得關中,懸遠難守,彼不能守,終爲我有。”

在劉裕攻破長安班師回朝後,崔浩還評價:“秦地戎夷混雜,虎狼之國,裕亦不能守之。風俗不同,人情難變,欲行荊揚之化於三秦之地,譬無翼而欲飛,無足而欲走,不可得也。若留衆守之,必資於寇。孔子曰:善人爲邦百年,可以勝殘去殺。今以秦之難制,一二年間豈裕所能哉?且可治戎束甲,息民備境,以待其歸,秦地亦當終爲國有,可坐而守也。”

劉裕攻破長安不久又失去長安 劉裕爲什麼會這個地方過不去 第3張

從赫連勃勃和崔浩的評價中我們不難看出,劉裕在滅後秦後匆匆回朝,目的在於以滅後秦之功進一步控制東晉朝廷,爲自己之後稱帝增加砝碼。而因爲對待長安的目的並不單純,劉裕在離開長安時也並未對鞏固自己在這一帶的實力做多大努力,僅僅是留下了一個半大的孩子做統帥。

前文提到,僅是有人挑動局勢,劉義真就選擇了支持沈田子而把僅剩的大將王修也處死。這局面其實不能只怪劉義真太單純,還得怪劉裕對留下的幾員大將,尤其是王鎮惡非常不信任。劉裕清楚王鎮惡和沈田子本就有矛盾,但還是命這二人同時留守長安。且在離開長安前,劉裕還公開說過:“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爲不善,正足自滅耳。勿復多言。”

劉裕攻破長安不久又失去長安 劉裕爲什麼會這個地方過不去 第4張

此外,正如崔浩所分析的那樣,長安與建康風俗迥異。劉裕作爲統帥只匆匆安排了在建康管用的那一套,卻並未留心關中一帶的特殊局勢。因而這一決策上的客觀失誤不僅讓從小在關中長大的赫連勃勃像割韭菜一樣拿下了長安,還讓劉裕付出了折損多名大將的代價。

但跳出關中得而復失一事,劉裕最終還是憑藉奪長安,滅後秦的功績受封爲宋公,受九錫,邁上了稱帝前的最後一個臺階。或許這也是劉裕對自己和長安的“恩怨”作的最後的判斷:長安不過是稱帝路上的一枚棋子,丟了長安只能算一個不大不小而可以掩蓋的“黑歷史”。“運氣好些”,還能一石二鳥地除去不信任的王鎮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