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再給曹操十年,三國又會是怎樣的歷史?

再給曹操十年,三國又會是怎樣的歷史?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6.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的爲人是失敗的,因此導致後人每次評價他,總會拿這幾點來批判他:

一是猜忌心重;

二是猜忌心的衍生,無故殺人;

三是好色。

在儒家思想中,認爲一位好的君主,應是要德行端正,仁義待人。若是按照這個標準對照,曹操自然是不及格的。

那麼,是不是這些“缺陷”干擾了曹操,導致他在有生之年沒能統一天下?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其實,老祖宗覺得要成事,得滿足三要素:天時、地利和人和,其中,人和最關鍵。如果以這三要素來看,曹操差在哪呢?

有人分析,曹操剛愎自用,非得跑到南方打水仗。結果,反倒被人家吊打,損失慘重,緩了很長時間,才徹底過了這個坎。其實,這個說法沒錯,若不是這麼一次嚴重的“失誤”,劉備不會站穩腳跟,給曹魏製造很多的麻煩。

不過,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即使當時的劉備實力相對較弱,卻不代表劉備沒有異軍突起的可能,只不過,赤壁一戰成就了這一點。

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都是廣納天下人才,而孫權是佔盡了天時和地利。自古以來,東吳一帶出人傑,且隔着個長江。至於曹操,那麾下更是人才濟濟,很多都是收編來的。劉備亦是如此,演的一出“三顧茅廬”,讓天下人盡知劉皇叔是多麼的愛惜人才。

古時作戰,並非像大家所想,拿個兵器就敢和人家硬拼。若是這樣,孫臏就不必去琢磨什麼兵法了。要知道,曹操、劉備、孫權養一幫謀士就是爲了打仗時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其實,赤壁一戰就是謀略上的較量。

因爲曹操輸了,回去後痛定思痛,開始重新招人。若是熟悉中國歷史的就知道,長江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是天然屏障。當年,南宋靠着它活了那麼長的時間,而蒙元的突破是從四川、湖北開始的。所以,曹操要統一天下,這個關一定要過。

只是,他的謀士們沒人提醒他“水土不服”,以爲將船綁在一塊,就可以如陸地上那般平穩,結果卻被人家輕易的給破了。

再給曹操十年,三國又會是怎樣的歷史?

後來的曹魏爲什麼和蜀漢如此死磕,非要到一個多山的地帶廝殺?其實,相較於走水路,這個辦法更能保存實力。

經驗總是來自於教訓,曹操一統北方後,自然會想得更加長遠。當時,士氣正旺,本想一鼓作氣佔據各個制高點,結果自己的短板充分暴露,反倒被人家打了個狼狽不堪。所以,這一仗的教訓是,曹操放棄了自己的長處——平原作戰優勢,結果自然必輸無疑。

這是戰術指導上的重大失誤,和其本人的性格缺陷並沒有太多關聯。應是前面的幾次戰役順暢,讓自滿的情緒瀰漫於整個曹營,而不是侷限於他一個人。因爲,大家只看得見勝利,未能及時指正。其實,這暴露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敢說實話的人太少了。

而這應該和曹操殺人有關,這個名單很長,包括很多當時的名人。

曹操自開創事業以來,就招攬了不少名士替他出謀劃策,如:郭嘉、荀彧等人。不過,很多人的下場並不好,不是後來不被重用就是掉了腦袋。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曹操不太能容忍想法上和他相左之人。

其實,從曹操的角度上來說,這個並沒有錯,他得讓整個曹營只有一種聲音,上下才能團結協力,但卻會產生一個矛盾,他的看法並不都是正確的。後來,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對於人才也是破格錄用。

那麼,是不是從赤壁之戰的失敗,就可看出曹操不具備做君主的條件呢?

其實,戰爭的幾方,若是實力沒有太大的懸殊,那將是一場持久戰。看看戰國的歷史,多少年才分出個勝負。曹操不是不具備硬性條件的,而是他的身體狀況不允許。據史料記載,曹操後來有頭痛症,還請了當時的名醫華佗給他治病。

對此,華佗就說了實話,治好不可能,但活得久一些沒有問題。

可能,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區區的頭疼病怎麼能治不好呢?

要知道,有些慢性疾病就是伴隨終生的。而曹操不願意聽這些,他要的是一個絕對的結果。一個患疾的人,疾病多少會影響情志,情緒的好壞又會影響對事情的判斷。所以,曹操個性中的反覆無常沒準就和這個病有關。只是,缺乏相關的記載,只能做個推斷。

試想,一個能在短時間內平定北方之人,並非後人所說那樣,是一位只顧個人感受之人。要知道,曹操若是沒有宏大的志向,不會有如此多的人投靠於他。只是,他沒有走到最後一步,在特定的文化中,他的某些缺陷被放大了。

其實,若仔細想想,再給曹操十年,三國的歷史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看看歷史上的那些朝代,有作爲的皇帝若是在位時間夠久,國家的實力絕對是向上的。而這個道理放於曹操身上也是一樣,很多事情都需要時間才能完成。所以,像現今人們感慨一般,沒有了健康,給你再多,都是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