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玄武門之變時,救駕的軍隊沒有嗎?

玄武門之變時,救駕的軍隊沒有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後,總共有兩波救駕的軍隊!

第一波來救駕的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宮府兵,領頭的是太子的死黨馮立薛萬徹。

李世民帶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當場射死,齊王李元吉身中流矢,逃了沒多遠,被尉遲敬德趕上殺死。

然後,李建成東宮和李元吉齊王府的兵馬就來了,帶頭的是馮立和薛萬徹,帶領二千軍隊屯紮在了玄武門外,不但如此,馮立薛萬徹他們竟然還把玄武門的屯營將軍敬君弘殺了。

當時秦王李世民手裏的兵馬並不多,但是秦王陣營並沒有亂,因爲太子和齊王已死,他們大勢已去,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出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東宮和齊府的人馬一看,嗯,主子死了,大勢已去, 反正也殺了個把人,就當給太子齊王報過仇了,另外他們又不敢把李世民怎麼樣,於是馮立帶着大部分人都散去了。

薛萬徹原本想帶人攻擊秦王府,一看太子齊王的人頭,也帶領手下逃入了深山。不過後來他又歸順了唐太宗。

這第一波人主要是太子和齊王的人,爲的是救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駕。

玄武門之變時,救駕的軍隊沒有嗎?

第二波,南衙兵和北門兵。

這波人才是重中之重,因爲南衙兵和北門兵是禁軍,不聽李世民的,也不怕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沒敢自己去見李淵,而是讓尉遲敬德去的。

而且尉遲敬德是穿着盔甲持着長矛去見李淵的,爲什麼呢?

南衙北門兵馬,及二宮左右,猶相拒戰,敬德奏請降手敕,令諸軍兵並授秦王處分,於是內外遂定。

原來是要尉遲敬德脅迫李淵交出禁軍的軍權,所謂“令諸軍兵並授秦王處分”是也!

要說南衙兵和北門兵,必須先簡略的講一講唐朝初年的軍事制度。

在地方,唐朝沿襲北朝和隋朝的府兵制。

也就是在全國各個州府,劃出一塊地方,專門屯兵和練兵,這些兵平時種地種田,國家一旦有戰事,朝廷徵召,就得拿起武器應徵入伍。

這種專門的軍事區域,稱作折衝府,最多的時候,唐朝有六百多個折衝府。這些折衝府分爲上中下三等,每府人數約爲1000-4000人不等,而且每個府都要輪流去京城守衛京師一年。

這六百多個折衝府,大概有三百多個分佈在唐朝的京畿附近,也就是關中地區。

那麼一旦打仗,這些府兵由誰來統領呢?就是下面要講的十六衛。

在中央,唐朝建立的是衛兵制。

在唐朝京畿附近,也就是關中地區,共有十六個衛。分別爲: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

其中後四衛,左右監門衛掌管長安城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統率千牛備身等爲皇帝侍從、儀衛。這四衛算是都城禁軍,其他十二衛是京畿拱衛禁軍,並且平時一旦有戰事,都是由其他十二衛帶領下面折衝府的兵去打仗。

因爲十六衛官署在皇宮之南,所以史稱“南衙府兵”。而一般意義上說的南衙兵則主要是指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這四衛,因爲這四衛負責長安城的安全,所以南衙兵也叫南衙禁軍。

《神探狄仁傑》裏,李元芳就是千牛衛大將軍。

玄武門之變時,救駕的軍隊沒有嗎? 第2張

咱們前面不是說過,折衝府有三百多分佈在京畿附近,另外地方的折衝府,每年也有一部分要來京師衛戍,所以,包括下面的府兵,都由這十二衛統領,每衛平均大概有軍隊25000-40000人。

因此,雖然秦王李世民奪取了玄武門,可是還有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等四衛的南衙禁軍掌握在唐高祖李淵的手裏,由於這四衛不統率下面的府兵,人數比其他的十二衛少的多,據說合起來仍有四千多軍馬。

除了南衙兵這四衛,則還有皇帝親自掌握的皇宮禁軍,即北門左右屯營,史稱北門兵。前面那個被薛萬徹幹掉的屯營將軍,就有可能是北門屯營將領。

北門屯營本來是南衙的下屬機構,但是它是直接負責皇宮宮禁安全的,守衛的是皇宮北門玄武門,是禁軍中的禁軍,所以由皇帝親自掌握,因此實際上是皇宮的禁軍。

這兩個營,怎麼也得有幾千兵馬吧。

北門左右屯營到唐玄宗時發展成了北門四軍,即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各有兵馬1.5萬左右。史稱北衙禁軍。

通俗地講,南衙軍即護衛長安城的禁軍,北門軍即護衛皇宮的禁軍。

在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屬下拿下玄武門之後,其實還有南衙兵和北門兵這些禁軍他們沒有搞定。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是殺了,可是李淵手裏還有這些禁軍。

所以李世民沒敢親自去見李淵,而是讓尉遲敬德去,目的就是脅迫李淵交出這些禁軍的兵權,因爲“南衙北門兵馬,猶相拒戰”。

南衙北門的兵猶在拒戰,當然是在護駕。

然而到了這一步,李淵也沒辦法了,只好承認李世民奪權成功,於是召見了李世民。

結果“世民跪而吮上乳”,沒羞沒臊。更加驚人的是李淵“體有三乳”。一家子都是奇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