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爲什麼打不過遼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宋朝給許多人留下的印象是經濟、文化繁榮,但軍事實力很弱,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不過,作爲一個有能力結束亂世,基本完成統一的王朝,宋朝軍事實力並非從始至終都是“弱雞”。事實上在宋朝開國階段,宋軍的戰鬥力可謂是天下第一,即便是北方強大的遼國,對宋朝也是非常忌憚。那麼宋朝究竟是如何完成了從強到弱的轉型呢?這就要說到宋遼兩國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高梁河之戰”。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公元979年五月,宋太祖趙光義御駕親征率領宋軍平定了北漢,徹底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的“五代十國”割據局面。此時,宋朝已收復了絕大部分中原故土,僅剩下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仍控制在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手中。爲了完成統一大業,宋太宗號令全軍在不經過休整和準備的情況下,直接揮師東進,以期達到趁敵不備,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目的。

宋軍東進初期,形勢可謂一片大好。宋太宗帶着舉國三十萬精銳(另有一說宋軍兵力爲二十萬)來勢洶洶,遼國地方守將自知無法抵抗,紛紛選擇不戰而降。六月二十三日,宋軍抵達“燕雲十六州”的核心幽州(今北京)城下。只要拿下幽州,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宋朝的這次收復行動大功告成。不過也正是在幽州城下,宋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第2張

宋太宗下令四面圍城,打算一舉擊潰城中的遼國守軍,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讓遼軍破釜沉舟,加強了他們死守的信念。作爲“燕雲十六州”的核心重鎮,幽州城防體系非常完備,因此儘管宋軍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幽州城還是巍然不動。而另一方面,遼國的三萬援軍在名將耶律休哥的帶領下火速增援至前線。宋遼兩國最精銳的部隊即將在幽州城下展開廝殺。

從當時戰場的形勢來看,顯然宋軍仍佔有壓倒性優勢。遼國方面雖然得到了增援,但總兵力仍不足六萬。可宋軍卻有三十萬之衆,而且這三十萬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部隊,與後來宋朝那些“兵油子”有天壤之別。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第3張

公元979年七月六日,宋太宗親自帶隊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與遼國援軍展開決戰,“高梁河之戰”正式打響。此戰對遼國而言是守住“燕雲十六州”的最後機會,因爲幽州城中的守軍已到了崩潰邊緣,如果援軍再被擊敗,那也就意味着幽州城將失去最後的希望。而對宋軍而言,這一戰也同樣是勝敗在此一舉。

在“高梁河之戰”中,人數上佔劣勢的遼軍率先展開進攻,這對宋軍產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因爲無法摸清遼軍到底來了多少人馬。遼軍的第一波攻勢由南院宰相耶律沙帶領,但很快就被宋軍擊退。七月六日傍晚,耶律休哥下令發起總攻。遼軍人人手持兩副火把,看上去軍隊規模相當龐大。宋太宗擔心敵勢強大,所以將幽州城下的圍城部隊也調集過來,此舉又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正當宋軍與遼國援軍正面展開廝殺的同時,幽州城內的遼國守軍突然全軍出擊對宋軍背部發起猛攻。結果人數佔絕對優勢的宋軍反而陷入了遼軍的前後夾擊之中。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第4張

不過,宋軍畢竟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軍隊依然保持着比較完整的隊形,遼軍沒能佔到絲毫便宜。遼將耶律休哥很清楚雙方兵力的真實差距,因此知道只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遼軍必敗。於是他乾脆孤注一擲,率領遼軍中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向大宋皇帝所在的黃羅傘蓋發起衝擊。宋太宗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殘酷場面,眼看遼軍不要命似的衝鋒過來,其內心感受到的恐懼自然是可想而知。結果,非常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宋太宗屁股上中了兩箭,倉皇地爬上一輛驢車逃離戰場。考慮到宋太宗受傷的部位比較特殊,因此可以猜測他應該是在中箭之前開溜,而非中箭後不得不下火線。後人因此戲稱宋太宗是“高梁河車神”。作爲主帥的皇帝開溜,這仗自然就打不下去了,宋軍迅速潰退,“高梁河之戰”以宋朝大敗告終。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第5張

“高梁河之戰”中,宋朝兵力碾壓遼國,但結局卻是大敗而歸。總結起來宋朝方面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攻滅北漢後,全軍將士都希望班師回朝,領功受賞,可宋太宗卻要軍隊繼續作戰,這對宋軍士氣產生了較大打擊。

二、縱觀歷史上的圍城戰,大多數採用的都是三面圍城,留下一面讓守軍可以跑路,從而達到瓦解對方信心的目的。可是志大才疏的宋太宗卻下令對幽州四面圍城,這讓城中的遼國守軍產生了魚死網破的信念,因此才造成了宋軍久攻不破的局面。

三、在“高梁河之戰”進行階段,宋太宗貿然撤下圍城部隊,結果造成三十萬宋軍卻被六萬遼軍反包圍的可笑局面。

四、宋太宗沒有事先做好防備工作,在遭到遼軍騎兵衝擊的時候又手足無措,倉皇開溜,結果導致了宋軍全線潰退。

宋朝有三十萬的軍隊爲什麼打不過六萬遼軍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第6張

因此,“高梁河之戰”宋朝的慘敗,宋太宗是主要責任人,也可以說是唯一責任人。兵是好兵,皇帝卻不是好皇帝,宋朝初期的大好局面就這樣被輕易斷送掉。戰後盤點傷亡情況,宋軍死者萬餘人,這對全線潰退的宋軍來說,並不能算是巨大損失,但宋軍的士氣卻遭受了重挫。自此以後,許多宋朝人心目中就產生了遼軍是不可戰勝的念頭,宋遼兩國的攻守地位也因此戰被徹底逆轉。

參考文獻:《宋史》、《遼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