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瓦格拉姆戰役的戰況如何?戰役結果是什麼?

瓦格拉姆戰役的戰況如何?戰役結果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卡爾大公選中的戰場是一片被稱作馬契費德的多瑙河畔衝擊平原,位於上次戰場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線的東北方。這塊平原名副其實,大部分地勢平坦無遮,僅零星長着一人高的玉米地。在平原的東北緣,一條被稱作魯斯巴赫的小河自西北流向東南,河流本身和河岸密佈植被共同構成了一道“不大不小”的天塹。沿着河岸,分佈着瓦格拉姆、包梅斯多夫等幾個小村莊,它們無一例外地成爲奧軍陣線上的重要支撐點。

奧地利人對於馬契費德再熟悉不過了,許多部隊幾乎每年都會在這裏進行操演。這一次,卡爾大公就把他的大軍部署在平原周邊,構成了一個總長近20公里的半圓形陣地。這些人馬包括諾德曼的前哨近衛軍、貝勒加德的第1軍、霍亨索倫的第2軍、科洛雷特的第3軍、羅森貝里的第4軍、克雷瑙的第6軍以及利希騰斯坦的第1預備軍。

瓦格拉姆戰役的戰況如何?戰役結果是什麼?

這個半圓陣地的右翼向南延展最遠,一直伸展到阿斯佩恩附近,部署的兵力有三個軍。左翼則是卡爾大公的主力所在,包括三個主力軍(羅森貝里、霍亨索倫、貝勒加德)和絕大多數騎兵部隊,這些部隊由瓦格拉姆沿魯斯巴赫河向東南延伸配置,而且採取了退過魯斯巴赫河再佈陣的穩妥戰術。在兩翼的結合部,有1個軍佔據着那裏的高地,而卡爾大公的指揮部就在其後方不遠處。

乍一看,這確實是一條精心構築的防線:一旦法軍渡河北上進攻,卡爾大公就可以“揮動”他的兩翼向中心合圍,一舉將敵人圍殲,一張“大網”就完成了。但它卻有致命的缺點:“網壁”人數過少,未免單薄了些,爲了將戰線展開至“口袋”所需的足夠長度,卡爾大公不得不把幾個軍分散開來,平均配置。如此一來,卡爾大公的手裏也就沒剩下什麼預備隊,恐怕很難應對緊急情況。

總體來說,卡爾大公這次集中了14.5萬人和414門大炮,這兩個數字較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時期都有了顯著增長,但是……他如果得知拿破崙此番的兵力規模,一定會後悔沒有能多召集些人。  實際上,卡爾大公還是有兵力可以召集的—— 他的胞弟約翰大公爵正帶着1.5萬人在布拉迪斯拉發附近駐紮而無所事事,他後來也接到了哥哥的召集令,奈何他趕到戰場至少需要三天時間;除了約翰大公,由海因裏希指揮的第5軍1萬餘人被留在戰場以北很遠的地方,任務僅僅是維持秩序,同時科洛雷特屬下的一個旅也在外地執行着類似任務;此外,在加里西亞和波希米亞地區還有多支零散的奧軍部隊。總之,如果把所有這些潛在的奧軍兵源加在一起,部隊規模不下6萬人,可惜這只是“如果”。

瓦格拉姆戰役的戰況如何?戰役結果是什麼? 第2張

疲憊的法軍沒能對敗退之敵展開有效追擊,甚至在匆匆趕到的約翰大公軍面前一時驚慌失措。這本有可能成爲拿破崙的一大遺憾,畢竟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戰役最後,卡爾大公就因爲沒有窮追對手,埋下了瓦格拉姆戰役失敗的“種子”。不過法國人的遺憾被避免了—— 儘管保持着較完整的撤退隊形,但奧地利求和了。取勝的拿破崙心情極佳,在火線上將率部突擊的埃蒂安-雅克-約瑟夫-亞歷山大·麥克唐納晉升爲元帥。隨着奧地利和法國簽訂停戰協議,第五次反法聯盟宣告土崩瓦解,心情更佳的拿破崙又將烏迪諾和馬爾蒙特雙雙晉升爲元帥。

瓦格拉姆戰役的戰況如何?戰役結果是什麼? 第3張

事實上,從傷亡統計來看,瓦格拉姆戰役算得上拿破崙一次慘勝:奧軍共損失41000餘人,其中23750人傷亡,其餘都失蹤或被俘;法軍的損失數爲37500人(包括近萬人失蹤或被俘)。這樣看來,法軍的總損失人數僅比對手略少一些,傷亡人數則比對手還要多。要知道,在傷亡名單中包括1866名軍官,僅將軍就超過30名!不過,這些數字對於高高在上的拿破崙來說,也許並無太大意義:他關注的是成功地在多瑙河畔轉敗爲勝,取得了又一次決定性勝利;他的扈從們也羣起而歌頌:“皇帝陛下的偉大功勳,絕不會因爲法國軍人的流血、流淚和極大痛苦而有絲毫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