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閃擊法國: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只支撐一個月不到

閃擊法國: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只支撐一個月不到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以“閃擊戰”進攻法國,法軍70%的戰鬥機在地面被毀。德軍避開馬其諾防線,繞道法軍防禦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區,集中全部兵力和火力,實行突破,使法軍受到毀滅性重創。

德國突擊隊 法國戰爭是希特勒的“閃電戰”在西歐的頂點,法國的速敗,結束了歐洲大陸對納粹的反抗,成爲希特勒最輝煌的戰利品。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把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相提並論是有意義的,因爲兩次戰爭都重複着基本戰術:先是德國擊敗西方列強,保衛其工業核心地帶,然後再征服東歐及俄國。

至於軍事技巧方面,1916年的吸取教訓,1918年的改進提高,並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繼續完善,使得德國在1939-1941年間能快速制勝。這些勝利的核心是突擊隊,作爲一個新的軍事概念,它誕生於西線的戰壕裏(見康佈雷戰役)。

“閃電戰” 納粹德國在1938年3月吞併奧地利後開始對中歐和東歐進行殖民統治。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蘭,法、英被迫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波蘭軍隊猛烈抵抗,但德軍具有巨大優勢,實力如日中天。同時,蘇聯軍隊尊重與納粹德國達成的條約,也在當月中旬侵佔波蘭東部。面對兩國強兵,僅有勇氣的波蘭別無選擇,只能戰敗。這次勝利使得德軍信心陡增。

閃擊法國: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只支撐一個月不到

德國在二戰頭一年運用的策略和戰術,是建立在吸取一戰後期階段教訓的基礎上。聯合兵種進攻是制勝關鍵,以機動和持續衝擊爲重點。戰鬥機和轟炸機迅速掌握制空權,對敵人狂轟濫炸。裝甲摩托部隊緊隨其後,在敵軍防線上衝出突破口。步兵戰術指的是那些突擊隊員,由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士兵組成獨立小組,在快速進攻中襲擊目標,互相支援直到最後會合,然後集中兵力向薄弱點進攻。1918年以後的20年間,飛機和裝甲車的技術改良大大提高了這些戰術的破壞力。

德國軍事運輸絕大多數依賴馬車。每個團有683匹馬,卻只有73輛摩托車。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德軍一共用了近300萬匹馬。

避開馬其諾防線 爲了阻止英國的海上封鎖,德國攻佔丹麥和挪威後,掉頭迎戰西部的首要敵人。戰爭持續了9個月。法國爲何不趁此時襲擊德國的工業心臟地帶萊茵蘭呢?簡單的回答就是:一戰的陰影仍然沉重地壓在盟軍頭上,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不希望再次發生世界大戰。在德國竭盡全力地擴張領土的同時,這兩個國家則籠罩在一戰所帶來的巨大陰影中無法自拔。因此在戰後,它們沒有努力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水平,軍人數量的增加程度也不如希特勒領導的德國。

如果再有戰爭,盟軍希望會是西線戰事的重演,所以選擇以靜態防守爲主。因此,法國投入巨資建設馬其諾防線。法、英決定打一場防衛戰,拖延時間,儘可能迅速地重整和擴充軍隊。他們甚至忍住對德國進行空襲的念頭,希望不使戰爭升級。同時,盟軍也希望比利時與荷蘭加入它們的聯合防衛,但這兩個小國都不願激怒希特勒。但戰爭仍不可避免。1940年5月,二戰全面爆發。

5月10日,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和比利時。與此同時,溫斯頓·丘吉爾繼張伯倫之後出任英國首相。德軍穿越比利時境內,使法國人確信這是一戰策略的重複,於是在防線後耐心等待--而這恰好是希特勒試圖讓他們相信的。

退守英國 法軍正在向比利時邊境進發,且在幾乎毫無防備之下被隆施泰特將軍的裝甲軍團打了個措手不及。在持續的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襲擊援助下,德軍渡過默茲河,粉碎法軍側翼部隊。德軍隨即突破至海峽港口,把盟軍分隔。前來援救比利時的英國遠征部隊被推回至英吉利海峽。希特勒命令他的地面部隊停止在敦刻爾克俘虜英國士兵,改由空軍在沙灘上消滅他們,但這一計劃最終宣告失敗,超過30萬名英國、法國、比利時士兵撤退回英國。與同盟聯繫被切斷的其他比利時軍隊別無選擇,最終唯有投降。

佔領佛蘭德和將英軍逐出歐洲大陸之後,德軍重新編組,進攻南部。空軍炸斷鐵路線,減慢了法軍的行動速度。而法國空軍裝備嚴重不足,無法與德國空軍較量。法國的戰略存在致命缺陷:原本在馬其諾防線沿途設置了地面防禦,可德軍卻從北面進行襲擊,完全繞過法國的宏偉軍事要塞。

在野外的法國士兵無法與裝備更好、信念更堅定的德國士兵匹敵,因而士氣一落千丈。6月9日,德國裝甲師抵達巴黎北部的塞納河,部分法國軍隊自衛反擊,但結果收穫甚微,最終也阻止不了德軍的繼續前進。6月10日,意大利與德國聯合向法國宣戰,這給法國政治家進一步施加了壓力。德軍裝甲師繼續向大西洋沿岸和法國中部隆隆開進。6月13日,巴黎失守,法國政府轉移至南部。

不戰而降 6月17日,法國總理雷諾拒絕與英國聯合抵抗德國,他因此辭去職務。他的位置由一戰老兵貝當將軍接替,貝當向德國提出停戰要求。6月21日,法國將軍亨澤爾正式在投降條約上簽字,他與希特勒在貢比涅森林的一輛鐵路客車上會面(1918年也是在此地簽署最早的停戰協議)。對德國來說,這輛客車意味着復仇的喜悅,希特勒後來讓人毀掉這輛車,以阻止任何象徵性行爲發生。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法國被踢出戰爭。這是一次象徵恥辱的戰敗,甚至比普法戰爭中的失敗還要恥辱(見色當會戰),它使世界其他國家相信德國戰爭機器不可戰勝的神話。

當然,德國也因此實現了自1870年來要成爲西歐無可爭辯的主宰的企圖,它從容轉向東部,繼續其領土擴張野心。英國的干涉亦遭失敗,這次對法行動的毫不費力慫恿希特勒考慮入侵英國;他對閃電戰的過於自信同樣促成他在1941年決定入侵俄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