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揭祕:二戰前蘇聯曾爲納粹德國祕密培養裝甲兵

揭祕:二戰前蘇聯曾爲納粹德國祕密培養裝甲兵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俄羅斯軍事史學界。提起喀山,就會引起一片爭論,爭論焦點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二戰前那裏是否存在一個專爲納粹德國培養裝甲兵的祕密學校?二是後來成爲納粹德軍“閃擊英雄”的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到底在這所學校受過訓嗎?最近,筆者有幸前往喀山,親自蒐集到一些相關信息,與讀者分享。

 喀山坦克學校的建立

奧倫堡公路是橫穿喀山市的主幹線,當車輛駛近卡爾戈波利軍營時,公路兩旁就會出現密實的金屬柵欄。當來到一個檢查站時,附近的花崗岩石座上佇立着一些報廢的坦克。透過坦克間隙,可以看到不遠處幾座有着百年曆史的教學樓,那就是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學院喀山分院,當地人將其稱作“喀山坦克學校”。

說起這座學校,還得從1910年談起。當年,沙俄政府制定新的戰爭動員計劃,按計劃喀山地區修建軍營,用於部署第5步兵團。軍營本應設置在喀山城內,可由於那裏沒有地方,只好改在城郊的卡爾戈波利鎮。當時,由於俄軍高層的狂熱支持,軍營的主要規劃還沒做完,工地就開始忙碌了,很快出現了26幢建築。

一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與新生的蘇俄(1922年改稱蘇聯)成爲“歐洲賤民”(英國首相勞埃德·喬冶語)。面對《凡爾賽和約》的壓迫,德國一心想復仇,但這需要強大的國力、訓練有素的軍隊和現代化的武器,而《凡爾賽和約》嚴格限定德國不得建立進攻型軍隊,特別是坦克部隊。德國只好祕密生產坦克,並尋找一個可以培養裝甲兵的祕密地點。與此同時,百廢待興的蘇聯沒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熟練的技術骨幹,於是,德蘇兩國爲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揭祕:二戰前蘇聯曾爲納粹德國祕密培養裝甲兵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德國在莫斯科建立了名爲“莫斯科中心”的執行機構,由德國著名飛行員馮·德爾·裏託姆茨領導。1925年10月2日,裏託姆茨代表德國政府與蘇聯簽署了在喀山建立聯合坦克學校的協議,代表蘇聯政府簽字的是紅軍總參情報總局(格魯烏)局長I·K·別爾金。協議規定,坦克學校建在廢棄的卡爾戈渡利軍營裏,除了那裏的建築,操場、靶場和道路全部歸學校所有,協議爲期三年,期滿後學校內的坦克、彈藥、裝備和器材等都由德方帶走。從1927年7月起,德國人開始正式建設坦克學校,除對舊營房進行整修外,還改建補建了許多設施,工程整整持續一年半,大約花費150~200萬德國馬克(當時匯率)。

 “卡馬”背後的祕密

在這裏,先介紹一下連喀山本地人都不清楚的博物館。2009年魚月,俄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即蘇聯克格勃的“遺腹子”)公共關係處長羅韋利·卡沙波夫籌建了一座特殊的博物館,他沒有過多地解釋建設這座博物館的原因。筆者有幸成爲該博物館的首批參觀者之一,這裏向人們展示了許多有關克格勃的人物、文件和武器裝備,甚至包括一些絕密文件。在一個展臺上擺放着一組照片,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那是上世紀20年代的一批德國著名坦克。坦克後面的背景就是喀山卡爾戈波利營區。德國人的坦克怎麼會出現在蘇聯軍營裏呢?博物館創始人卡沙波夫向大家介紹了其中的原委。

照片上的營區就是1928年蘇德聯合建立的喀山坦克學校,那些坦克也是德國人帶來的。很長時間內,這座學校一直使用的代號是“卡馬”(KaMa)——卡馬是西伯利亞一條河的名字,附近一座城市也叫卡馬,蘇德在這所學校的合作一直持續到1933年夏末。

不少記者感慨,喀山坦克學校如今地處鬧市電心,卻長年不爲人知,保密手段何等高超!其實在上世紀20~30年代,卡爾戈波利營區還處在市區邊緣,學校使用了舊有的空營房。外面還砌有高高的圍牆,不用說人了,連老鼠都鑽不進去。另外,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格別烏,克格勃的前身之一)還專門派遣精幹人員負責安全和保密。最初,坦克學校對外稱作“農業培訓班”,爲掩人耳目,德國克虜伯公司還專門運來幾臺拖拉機。後來,學校又改成與其訓練內容相近的名字,叫作“特別航空化學培訓班”。所有在這裏學習和授課的德國人都穿上蘇軍軍服,連軍銜等級都與蘇軍一樣,只有到子晚上,當他們返回自己的宿舍後才換上簡單的便服。他們的演習和操作課都在喀山城外的坦克訓練場進行,距學校和城區都很遠。

1933年夏,上臺後,喀山坦克學校關閉,包括坦克在內的所有裝備幾乎都留在了這裏。後來,蘇聯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後來舉世聞名的“喀山坦克學校”,即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學院喀山分院。其實,德國人對遺留在蘇聯的坦克也非常擔心,一直想將它們運回國,特別是兩輛屬於高度機密的坦克,它們分別由克虜伯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生產。但德國人最終沒有成功,這些坦克成爲蘇聯坦克研發的重要參考依據。

 漸成大器的“喀山學員”

1928年8月1日,坦克學校正式開學。不過,學校真正意義上的開學是在1929年上半年。最初4個月裏,只有德國學員在這裏學習,隨後首批10名蘇聯學員來到這裏。爲了教學和試驗,德國共運來12輛坦克,它們被裝在專門的大木箱裏,由專人押運,這些坦克在文件中被稱爲“超級拖拉機”(Grosstraktor),主要有三種型號,分別出自戴姆勒一公司、萊茵金屬公司和克虜伯公司。通過對圖紙的研究和參與實驗教學,蘇聯人學到不少知識和經驗,爲日後自己開發坦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蘇聯的T-24、T-26、T-35和BT坦克都採用了德國人的設計元素,例如懸掛系統、焊接車體、車組乘員佈局、觀瞄系統、雙聯機槍和炮塔等。另外,一些設計理念和製造技術也都借鑑了德國人的經驗。

學員們在這裏主要學習現代裝甲兵戰術和坦克作戰指揮等課程。蘇德兩國學員在一起學習,教員是德國著名坦克專家哈海爾少校,他平時很少說話,說的最多的就是跟坦克有關的。當時,蘇聯坦克發展還比較落後,連瞄準和導航設備都沒有。通過在喀山學校的學習,蘇聯坦克兵幾乎掌握了德國所有坦克的戰術技術性能。

不久前,筆者從諸多資料中找到完整的喀山學校德國學員名單,學員共分三期,共28人,當時4人爲少校,其餘都是上尉,後來他們在二戰中屢立戰功且步步高昇。約翰納哈爾德上尉(Johann Haarde)是第二批學員,後來升爲中將,擔任第25裝甲師師長。同爲第二期學員的理查德·科爾上尉(Richard Koll)在1944年晉升爲少將,擔任第1裝甲師師長。沃爾特·摩德爾上尉(Walter Model)後在擔任第3裝甲師“骷髏”師師長時作戰有功,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約翰內斯·奈特維希上尉(Johannes Nedtwig)在1943年升爲中將,領導第5裝甲師。第17裝甲師末任師長捷奧多爾·克列奇梅爾(Theodor Kretschmer)也畢業於喀山學校,他曾在1945年率部鎮壓捷克布拉格起義,結果被指揮的蘇聯烏克蘭第1方面軍全殲。此外,曾率領過德國駐北非的第8裝甲團的捷耶格上校也來自喀山學校。

  古德里安與喀山坦克學校

許多歷史學家認爲,德軍裝甲兵司令古德里安也曾在喀山坦克學校進修多年,這期間的學習過程對他後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最終幫助他在1941年夏秋之季成功組織了攻佔蘇聯大片領土的坦克戰役。

卡沙波夫說,事實並非如此,古德里安並未在這裏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喀山坦克學校成立時,古德里安已是德國摩托化部隊參謀長了。不過,他確實來過喀山,而且是以將軍身份來視察工作的。博物館內保存有格別烏記錄古德里安喀山之行的全程報告,報告披露古德里安除了參觀喀山學校外,還參觀了喀山的名勝古蹟,其中包括彼得教堂和保羅教堂,還做了禮拜,並對教堂處於如此荒涼的狀態表示憤懣。

古德里安是個直率的人,他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他對喀山地區許多歷史建築未得到良好保護而感到失望。此外,他對蘇聯人好大喜功的作法也非常吃驚,他看到許多地方都興師動衆地搞建設,可往往還沒建完就停工了,然後又在另一個地方建,結果前一個工程荒廢了,甚至被拆毀了。

古德里安的目光非常尖銳,作爲德國高級軍官和機械化部隊的締造者,他絲毫不掩蓋自己對蘇聯政府的不滿,他對喀山學校的混亂狀況非常惱火。古德里安是納粹國防軍將領的典範,他見解獨特,性格倔強,敢於違背上級命令,對於高高在上的希特勒,他也不像別人那樣將其視爲神靈,甚至還公開將德國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希特勒本人。

揭祕:二戰前蘇聯曾爲納粹德國祕密培養裝甲兵 第2張

  喀山學校的“落幕”

對於送上門來的肥肉,格別烏絕不會置之門外,他們在喀山學校的德國人中物色了多個目標,併成功發展成自己的間諜。格別烏從喀山坦克學校獲取大量重要情報,其中包括德軍組織結構、戰略計劃、新型武器裝備和絕密的科技辦法等,收穫頗豐。此外,還有一些德國學員反對納粹制度,嚮往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於是就主動爲格別烏提供情報。不過從解密文件顯示,這樣的人並不多。循規蹈矩、遵守紀律的德國人對蘇聯混亂的秩序和粗暴的管理非常看不慣,並多次表示過不過不滿,也許正是基於這種原因,主動爲蘇聯服務的人不是很多。漸漸地,德國人發現,蘇德之間的合作幾乎一邊倒地有利於蘇方,蘇聯紅軍從德國人那裏撿到的有用的技術或戰術知識遠超過這些“來自西方的反動客人”在蘇聯得到的好處。而在同時,蘇聯坦克工業已處於自己的黃金髮展時代,德國人提供的幫助顯然正當其時。

不過蘇聯人卻不這樣看。據喀山國家檔案館珍藏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電報底稿顯示,德國學員有時有意無意中透露給蘇方,1932年以後,《凡爾賽和約》對德國軍備的限制逐漸放鬆,一旦最初的裝甲兵骨幹在蘇聯訓練完畢,德國人就逐漸確信自己有能力在德國領土上進行訓練,並在必要的時候快速動員組織起一支裝甲力量。由於潛在的蘇聯間諜威脅,在德國人眼裏,繼續在蘇聯進行裝甲兵訓練變得更加困難了。最後,隨着世界性大蕭條的加劇,德國向蘇聯支付租金的能力也越來越弱。於是,喀山學校在合作雙方都覺得沒有必要存在的情況下無奈地走向了終結。

 古德里安早期生平

1907年2月,從中等軍事學校畢業的古德里安進入漢諾威騎兵營,營長是他的父親。1914年,他從德國軍事學院畢業,被授予上尉軍銜。此時,他圓滿結束了與瑪格麗塔·格爾娜的馬拉松式戀情,最終走入婚姻殿堂。同年8月,他們的兒子海因茨京特出生,日後也成爲一名將軍。一戰結束前,古德里安在意大利的德軍佔領區軍事代辦處任職,後來到德國東部邊界參與平息“斯巴達克團”革命,隨後又到德國戈斯拉爾擔任騎兵營長,1922年1月調到巴伐利亞第7汽車營。這段經歷奠定了他的仕途基礎,13年後,他成功地將他的營擴編爲一個裝甲師。在此期間,古德里安歷盡辛苦,但也收益頗豐,不僅建立了一個裝甲師,還制定了裝甲兵戰術手冊,後來該手冊也成爲德軍乃至世界各國坦克部隊的教科書。

古德里安有一個志同道合的同事,也是他的直接領導——奧斯瓦爾德·魯茨。魯茨曾擔任過喀山坦克學校德方最高長官,正是他招募古德里安建立坦克部隊的。古德里安還有一個得力助手,名爲馮拉德爾梅,也是喀山坦克學校的畢業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