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宋朝是歷史上經濟十分發達的朝代,這也得益趙匡胤的政策,我們都知道,宋朝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後打下的天下,而在這之前,後周原本是柴家的天下,其實柴榮作爲當時的君主,是五代十國一個少見的明主,如果不是因爲他壯志未酬身先死,恐怕此生定能締造一統中原的奇蹟。

後唐清泰三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爲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爲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爲晉,史稱後晉。到了五代時期,契丹覆滅了後晉,後晉將軍劉知遠在太原自立爲帝,揮師南下討伐遼軍。

此次戰役,因劉知遠出身行伍,治軍甚嚴,他的軍隊得到沿途百姓的擁戴,不斷有漢人響應劉知遠號召參軍。駐守在中原各地的遼軍守將聽說劉知遠勢大,聞風而逃,劉知遠輕而易舉地奪回汴京、洛陽。隨後,劉知遠在汴京登基,改國號爲漢,史稱後漢,他則成爲了後漢高祖。可惜,劉知遠福薄,僅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他的兒子劉承祐登基後,朝中形勢動盪。劉承祐覺得藩鎮武將的權力太大,打算通過殺掉藩將的方式鞏固集權。於是劉承祐派人前往鄴城暗殺大將郭威,誰知郭威早有警覺,劉承祐非但沒有除掉郭威還逼得郭威發動譁變。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

公元950年,郭威打下了汴京被部下擁戴爲新君,公元951年,郭威在汴京正式登基改國號爲周。因爲,郭威幼年家境貧寒,深知民間疾苦,肚子裏又有一些墨水,懂得人才的可貴。所以,郭威致力於改善民生,唯纔是舉,在他的整治下,中原的混亂局面竟有所好轉。後周建國時,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仇視郭威,於太原建立北漢政權,與後周分庭抗禮。爲了擊敗郭威,劉崇不惜投靠契丹,並尊契丹皇帝爲“叔皇帝”。此後,劉崇不斷藉助契丹人的力量進犯後周,但均被郭威擊退。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駕崩。

由於,郭威生平未有子嗣,所以,他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內侄柴榮,也就是後來的周世宗。柴榮登基後,劉崇認爲:後周新君上位,局勢不穩,隨即率領三萬人馬,並向契丹借兵一萬,浩浩蕩蕩地朝着潞州進發。劉崇發兵的消息傳到汴京後,周世宗立即與羣臣協商。柴榮認爲:“自己剛剛上位,需在軍中樹立威信,所以,打算御駕親征劉崇。”大臣們卻勸阻道:“陛下登基未久,朝中局勢未穩,不應離開汴京,應該留在京城主持大局,派其他將軍上陣。”柴榮卻說道:“劉崇這傢伙趁着我朝大喪,又覺得我年紀輕輕資歷尚淺,想要侵吞中原。這次他親率漢軍來討,我必須親自出徵對付他。”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 第2張

大臣們見柴榮的態度十分堅決,大多不再發聲,唯有一老臣馮道仍堅持阻止柴榮親征。馮道自唐明宗時期入仕,擔任宰相。此後,馮道歷經四朝,堪稱“四朝元老”,此人雖無出色的政績,但他卻憑藉油嘴滑舌討得每個主子歡心。在契丹入主中原時,馮道第一時間跑到耶律德光面前宣佈投靠新主。後來,馮道又投入郭威麾下,因其資歷深厚,被郭威任命爲太傅。

此時的馮道已經混成了老油條,他仗着自己資歷老,在柴榮面前賣弄資歷,打算讓柴榮放棄親征的想法。柴榮對馮道說道:“早年唐太宗曾一統中原,每場戰鬥都身先士卒,我又怎能躲在汴京呢?”馮道反駁道:“陛下哪能與唐太宗相提並論?”此話一出,柴榮已聽出馮道瞧不起自己,於是便據理力爭道:“我朝兵強馬壯,想要滅掉劉崇,還不是像大山壓破雞蛋一樣輕鬆?”馮道又說道:“陛下哪能與大山相提並論?”柴榮聽罷惱羞成怒,當即拍案而起,不顧羣臣阻攔離開了朝堂。不過,柴榮卻並未向馮道妥協,反而堅定了御駕親征的想法。因爲,馮道的無禮之舉,柴榮將馮道趕去修建周太祖的墳墓。馮道賣弄資格碰了一鼻子灰,氣得臥牀不起,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不久,柴榮親率大軍抵達高平,與漢軍對峙。

劉崇見周軍人少,笑着說道:“早知周軍人少,我何必向上國借兵?這一戰我不但要讓周軍吃盡苦頭,還要讓上國見識到我的厲害。”兩軍開戰後,人數處於劣勢的周軍果然不敵,逐漸敗退。正當周軍落敗之際,柴榮親自來到陣前督戰,他手下的兩員大將趙匡胤和張永德各率兩千名精銳突入敵陣。在柴榮的帶領下,周軍一掃頹勢,如下山猛虎殺入漢軍陣中,以一當百。過了一會,戰場形勢陡然逆轉,北漢軍隊被殺得七零八落。守在後方的遼軍見漢軍落敗,悄悄撤出了戰場。最終,漢軍全軍覆沒,劉崇僅帶着幾名親兵逃回晉陽,自此一蹶不振。經過這場惡戰,柴榮與麾下的軍隊度過了磨合期,大大增加了周軍的氣勢,也爲後來柴榮打贏南唐打下了基礎,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 第3張

若非柴榮壯志未酬身先死,恐怕此生定能締造一統中原的奇蹟。

在後世,柴榮更是被史家評爲“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可以說,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是,更重要的是:趙匡胤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其統一之勢已經不可阻擋了。那麼趙匡胤後來是怎麼對待柴家後人的?

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趙匡胤將他降爲鄭王,符太后爲周太后,幽居西宮。趙匡胤頒下聖旨優待柴氏母子,並賜“丹書鐵券”,還留下遺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但柴榮的直系子孫並沒有命享受到這樣的優待。柴宗訓被遷往房州後,娶妻生子,先後生了五個兒子。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二十一歲,長子被封爲鄭國公,世襲。但根據宋仁宗派人尋找柴氏後人的結果來看,1059年,柴宗訓已經沒有了後代。

柴榮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柴榮後代在宋朝什麼地位? 第4張

柴熙瑾是柴榮的第六子,964年去世,這一年柴榮的第四子柴宗訓才12歲,所以柴熙瑾死的時候很可能還不到十歲。

柴熙讓是柴榮的第五子,根據宋代文人的筆記記載,柴熙讓被宋朝開國功臣潘美認做侄子撫養,改名潘惟吉。潘惟吉也曾致仕,在宋真宗時期曾出任供備庫使,後來出使遼朝的時候患病,於1010年去世,潘惟吉娶妻王氏,育有一子潘承裕,後世子孫也比較旺盛。

柴熙誨的第七子,生於956年,趙匡胤繼位後,對於柴榮的幾個幼子,盧琰說出“唐虞接受不滅朱均”的話語,在趙匡胤的默許下,盧琰把柴熙讓抱回家中撫養,改名盧璇。後來越國公盧琰害怕趙匡胤追究,就帶着盧璇隱居到了新渥靈山。後來盧璇娶了養父盧琰的女兒盧錦。後來盧璇致仕,在宋仁宗時期1023年,成爲殿前防禦使,三年後被封武烈侯。1030年,盧璇去世,盧璇的子孫後代繁衍生息,成爲盧姓很重要的一支。1059年宋仁宗命人查柴氏族譜,每房取一名出來祭祀後周宗廟,然後找到柴榮的從孫柴元亨爲三班奉職,柴詠爲第一個崇義公,世襲。後面的宋朝皇帝均按照趙匡胤的遺訓厚待他們。宋太祖趙匡胤繼位後確實沒有對柴榮後代斬盡殺絕,但說是優待也算不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