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吳王李恪爲什麼與太子之位無緣?

吳王李恪爲什麼與太子之位無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王李恪爲什麼與太子之位無緣?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個兒子,除了早薨的幾個之外,其中以濮王李泰和吳王李恪最有才能。

李世民登基之後就立下嫡長子李承乾爲太子,他對李承乾寄以厚望,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李承乾卻是爛泥扶不上牆,少年時期還算上進,可在李世民開始有意識培養他做儲君後,漸漸開始接受權力的李承乾發生了變化,開始叛逆,不務正業,甚至喜好男色,孌童。唐太宗殺掉李承乾的一個男寵以作敲打,可是李承乾不但不理解,還在宮中爲死去的男寵立碑紀念。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間的隔閡更深了。

吳王李恪爲什麼與太子之位無緣?

對李承乾失望後,唐太宗把目光看向了最寵愛的兒子李泰,可惜李泰因爲李世民的寵愛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李泰在李世民沒有決定廢除李承乾太子之位的時候就到處聯絡拜訪,想要扳倒李承乾。因爲叛逆而對李世民有了誤解的李承乾在弟弟李泰的步步緊逼之下,決定鋌而走險,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然而他不是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也不是李建成,謀反的陰謀很快就敗露了,李承乾被廢爲庶人。

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和幾位重臣商議立儲之事,山東世家支持魏王李泰;關中士族以長孫無忌爲首支持晉王李治;李道宗支持吳王李恪。

此時的李泰和李恪是李世民考慮的重點對象,年幼的李治還未在他考慮之中。可是過於驕縱的李泰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爲了得到太子之位,居然向李世民說出等自己百年之後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讓給弟弟李治。親手製造了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在冷靜下來後也明白殺子傳弟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李世民知道了李承乾謀反一事,李泰在其中做的那些壞事,於是,李泰也被排除在儲君之外。唐太宗權衡再三,立了晉王李治爲太子。

雖然李世民立了李治當太子,但是作爲征戰沙場打下天下的唐太宗,覺得李治太過軟弱,想要立吳王李恪爲太子。於是找來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商量這件事,可惜李世民找錯人了。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於公於私都不會幫助李恪的,李治當了皇帝,他這個舅舅的地位會更加安穩,而且李治比較軟弱,好控制,再怎麼樣不會對自己這個舅舅發火。他提出了一個讓李世民下定決心的理由,經歷了大亂到大治的初唐時期,百姓需要的是一個仁慈厚道的守成之君,而不是開疆擴土的雄霸之君。

李世民明知長孫無忌存有私心,但有隋煬帝窮兵黷武,亂用民力導致隋朝二世而亡的例子,李世民還是決定李治太子身份不變,以李治的性格,李世民所有的兒子都能活下來。

雖說李世民不立李恪爲太子有長孫無忌堅決反對的原因,但李恪成不了太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身份。李恪不是嫡出,唐朝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雖然李世民破壞了這一規則,但和平時期還是奉行這一原則的,長孫皇后生有三子,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除非這三人都死了李恪纔有資格,從名字上看,“承乾”有承繼乾坤之意,“泰”有國泰民安之意、“治”有治理天下意思。而“恪”則是恪守本分的意思,所以,從李世民給皇子的命名上看。長孫皇后所生皇子與李世民的表妹楊妃所生皇子之間,君臣之分也早就被註定。

李世民之所以立李治爲太子就是想要保住其他兒子的性命,而且,李治做了皇帝,長孫無忌也會用盡全力去輔佐他,因此,不是嫡子的李恪被淘汰出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