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聰慧過人的武則天爲什麼不受唐太宗喜愛?

聰慧過人的武則天爲什麼不受唐太宗喜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12歲時,59歲的父親武士彠在上任荊州都督途中去世,她的母親楊夫人家族是隋朝四大貴族之一楊達的女兒,楊夫人從小喜讀文史,在44歲那年才嫁給了武士彠,生下三個女兒,武則天就是小女兒。

武則天究竟叫什麼名字,史料上都查不到詳細的記載,67歲的武則天才爲自己取名叫“武曌”。

隨着父親的去世,武士彠死去的前妻相里氏所生的兩個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便對楊氏母女四人非常不客氣,再加上武士彠的兩個堂哥武惟良和武懷運對楊氏母女四人的態度也極其惡劣,12歲的武則天內心充滿了悲憤,楊夫人也在尋找改變現狀的機會。看着日漸出落得標緻的小女兒,楊夫人開始通過在宮裏做妃嬪的孃家親戚爲武則天進宮活動開來。

剛進宮的武則天14歲,被封爲五品才人,唐太宗叫她“武媚娘”。其實“媚娘”這個稱呼在當時來說是比較普通又俗氣的名字,唐太宗也並未將她放在心上。

對於唐太宗究竟喜歡怎樣的女人?聰慧過人的武則天爲什麼不受唐太宗喜愛?看看唐太宗最愛的長孫皇后和徐賢妃她倆的共性,就知道唐太宗究竟喜歡哪樣的女子了。

聰慧過人的武則天爲什麼不受唐太宗喜愛?

長孫皇后

13歲的長孫皇后嫁給了還是秦王的李世民,36歲病逝。

在成爲李世明的賢內助時,長孫皇后便表現出了她“精明”的一面。她非常討得唐高祖李淵的歡心,與李淵的妃嬪們關係甚好,從中探聽到很多有助於李世民上位的消息,以至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可以成功奪得皇位。

做了皇帝的李世民經常問長孫皇后一些要事的意見,但聰明的長孫皇后非常懂得分寸,今非昔比,不能再插手國家大事,主理後宮纔是本分,貴爲天子的夫君也已不再是以前的秦王,於是每每唐太宗問起長孫皇后的意見時,她都是避而不答,她說:“母雞打鳴乃是不幸,我一婦道人家又豈能干涉國事!”

但若唐太宗因一時怒發被忠臣的直諫所激怒時,長孫皇后便會從旁勸諫唐太宗“君明則臣直”,又消解了唐太宗的怒氣,又誇了他的氣度。

在長孫皇后病危之時,太醫見藥已無用,便讓唐太宗大赦囚徒,多度僧人爲長孫皇后祈福。長孫皇后聽後這樣回答:“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爲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這句話足以見長孫皇后是有大智慧的人。

長孫皇后還讓唐太宗千萬不要在她去世後重用她孃家的人,不要爲了她而讓外戚干政,死後一切喪事從簡。

唐太宗對於長孫皇后的感情,無人可比,不僅僅是結髮夫妻這一關係,還有長孫皇后爲妻爲後的智慧,她的分寸感是很多女人學不來的“夫妻恩愛與長情之術”。也難怪唐太宗對長孫皇后念念不忘,終生思慕。

聰慧過人的武則天爲什麼不受唐太宗喜愛? 第2張

徐賢妃

徐惠,進宮的時候也是才人,被稱爲神童,因爲她五個月就會說話,四歲便熟讀《論語》,八歲能寫文,性格與知書達理的長孫皇后頗具相似,唐太宗或許在徐惠的身上見到了一些長孫皇后的影子,不久便從才人升爲婕妤,直接跳過了四品的美人,很快又升爲嬪。

徐惠不久才學過人,對於國家大事也經常關注,如長孫皇后一樣,瞭解但並不等於要時刻表現出來,而是在關鍵的時候提點皇帝,讓他成爲明君。

徐惠曾經給唐太宗上書過這樣一句話:“伏願抑志裁心,慎終如始,削輕過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讓唐太宗不要傲驕,需勵精圖志,善始善終。在唐太宗去世以後,徐嬪悲慟至極,不久便追隨唐太宗而去,被追封爲徐賢妃。

武則天不具備的三點因素

從長孫皇后和徐賢妃的身上,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唐太宗究竟喜歡怎樣的女人,武則天又爲何不受唐太宗的待見?只因在她倆身上有武則天不具備的三點因素:

1、作爲女人的分寸感。長孫皇后和徐賢妃都是那種自知卻不顯山露水的女人,這是武則天所做不到的,武則天的鋒芒畢露,或許因她年輕有關,不懂藏拙,事事愛出頭逞強,雖然表面上會獲得旁人的欣賞與佩服,但也同時暴露出自己的鋒芒,讓人畏懼。

武則天在馴服名馬“獅子驄”時提出的所需鐵錘、鐵鞭和匕首三樣馴服工具,雖然表現出來過人的膽識,但身爲封建女兒身,這樣的表現無疑令人感到恐懼。

2、大智慧。對於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我們不能說武則天不具備大智慧,她的這種偉大才智已屬頂尖,但作爲女人與皇上身邊的一名小小的才人,在當時還年少的她來說,是沒有像長孫皇后和徐賢妃那樣的“大智慧”的,這個智慧僅僅指作爲女人,皇上身邊的附屬這種後宮佳麗智慧。

皇上不需要多麼能耐的女人,皇上只喜歡善解人意,懂得讓他舒心、讓他放鬆的女人。正如長孫皇后和徐賢妃,心裏似明鏡,卻又不能讓皇上看出來自己什麼都懂,過於精明。

3、外柔內剛。這一點在武則天身上來看,有剛無柔。處處表現得剛硬堅強,卻少了作爲女子的那份柔美。長孫皇后和徐賢妃則是內心十分堅強,外表卻柔情似水,是皇上面對紛繁國事之外的一片寧靜港灣。

綜合對比,武則天進宮後一直是才人,並不討得唐太宗喜愛的原因,也是在於她當時過於想出類拔萃,對於想改變自己命運操之過急,反而用力過猛,適得其反。

唐太宗於52歲病死於終南山翠微宮,隨着唐太宗的去世,他身邊的妃嬪們也只有三種去處:一是隨子女出宮安享晚年;二是有才無子者,留在宮裏爲手教授新皇服務;三是普通妃嬪無子無才者,便只能去別廟爲尼。

當時並不出衆的武則天顯然是第三種,她被派去“感業寺”爲尼,不甘如此命運的武則天,只能爲自己的將來另謀出種,而這條“出路”,便是唐太宗的第九子李治,也是長孫皇后的嫡三子,比武則天小四歲,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武則天的“自救路”有多傳奇,這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