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爲何還拿不下一個董卓?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爲何還拿不下一個董卓?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爲何還拿不下一個董卓?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董卓是東漢末年最早的逆賊了,當時各路諸侯還是擁護大漢天子的,因此紛紛出兵討伐,但是十八路諸侯,卻沒能拿下一個董卓,這是爲什麼?

要知道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計算一下,總共36~48萬之間.軍事力量同董卓相比強很多。但最後讓董卓安然出了洛陽,並且把皇帝都城遷到了長安。爲什麼董卓未滅呢?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爲何還拿不下一個董卓?

首先一點,在會盟之初就沒有正式的會盟組織形式。大家根據曹操發佈的矯詔便紛紛從五湖四海趕來,匆匆合兵一處,並推選了四世三公的袁紹當了盟主,而且搞了一個像模像樣的盟主接任儀式。表面上看來這已經是一個正式的組織了,它有領導,有員工,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個共同的組織目標——剿滅董卓。 但這是一個成熟的組織嗎?很明顯不是,整個盟軍缺乏一套清晰明確並且有強制力的組織規章條例來約束盟軍成員,這樣的話,就算有人犯錯了也不會有人來懲罰,因爲根本就沒有規章條款可查可依,並且沒有明確的利益分配機制。總的來說這就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而不是一個組織。這樣的話其戰鬥力必然會大大降低。

再加上盟主袁紹無能,不能凝聚和團結衆諸侯。袁紹被大家公推爲盟軍盟主,但是由於袁紹拙劣的領導能力,讓本已鬆散的聯合體變得更加沒有凝聚力,甚至爾虞我詐、兵戈相見濟北相鮑信爲了爭奪頭功,暗派其弟鮑忠抄小路趕到先鋒孫堅前面,攻取汜水關,喪身損命,這樣先亂了十八路諸侯的陣腳。虎牢關呂布戰敗以後,董卓見勢不妙,挾皇帝將都城遷往長安。曹操欲乘勢追擊,滅掉董卓,但袁紹卻以諸兵“疲睏,進恐無益”爲由按兵不動。曹操孤軍深入,不幸中了埋伏,大敗而歸。曹操深感袁紹無能,“豎子不足與謀”,一氣之下,引軍自投揚州去了。公孫瓚見曹操一走,也自行歸去,聯盟開始走向分裂。

後來孫堅進兵洛陽,得到傳國玉璽,私自違背盟約。返回江東,袁紹氣急寫密信讓劉表截擊孫權。雙方一場惡戰下來,互結仇怨。之後劉岱與喬瑁兩軍因糧草發生火併。袁紹見各諸侯間矛盾四起,無法統率,乾脆自己帶兵離開洛陽,投向關東。十八路諸侯從此四分五裂,土崩瓦解,接踵而來的是一場爭城奪地的軍閥混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