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孫權爲何要選擇殺關羽?他不怕劉備的報復嗎?

孫權爲何要選擇殺關羽?他不怕劉備的報復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 五虎上將之首,是劉備旗下官職最高的將領,單人統領荊州各路人馬的他,最終死在了魏國與吳國聯軍的合圍下。呂蒙乘着關羽在樊城與曹仁大戰無法抽身之際,演繹了一出“白衣渡江”,一舉襲擊荊州成功。

東吳呂蒙的戰略意圖已經實現,成功佔領了荊州各地,爲什麼還要乘勢追殺勢單力薄的關羽呢?作爲大都督的呂蒙也應該知道關羽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殺害關羽有可能會引來劉備復仇,但是在考慮再三之後依然選擇殺關羽,這是爲什麼呢?

其一,斬草除根,不給自己留後患

關羽鎮守荊州多年,統兵能力非常出色。劉備入川發展後,把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這是對關羽本人的認可與信任。關羽駐守荊州之後,在特殊形勢範圍中,他始終把荊州鎮守得非常不錯。當時荊州有魏蜀吳三方勢力參雜在一起,在這一塊複雜的位置,能保證多年不失守顯然需要很強的統兵能力。

孫權爲何要選擇殺關羽?他不怕劉備的報復嗎?

東吳對荊州水師十分忌憚,相比於曹魏駐守在樊城或者合肥的步兵,東吳更怕關羽的水師,因爲東吳有着長江天塹,只有水師強大才能渡江威脅東吳本土,顯然當時關羽的荊州水師已經威脅到東吳的安全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關羽的威脅對東吳來說遠遠大於曹操,且自己手裏有着強大的水師軍隊,這支水師在關羽手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就是憑藉自己的水師部隊,打敗了前來救援的曹魏于禁部隊,俘獲了于禁,斬殺了龐德,威震華夏。

呂蒙作爲東吳第三代大都督人員,當然瞭解關羽對東吳的威脅,如果讓關羽逃走後捲土重來,勢必對荊州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再加上關羽治理荊州多年,也有着一定的基礎資源,如果不斬殺關羽,勢必會後患無窮,放虎歸山。

其二,關羽忠義,拒不投降

關羽一向是忠義著稱,早年關羽熟讀春秋,對忠義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要,可以說是三國人物中忠義人物的典範了。關羽早年跟隨劉備,一直爲劉備效力,即使後來被迫投降曹操之後,曹操每日盛情款待,關羽依然不爲所動,最終執意追隨劉備,有着“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關羽自知兵敗,走投無路之際選擇突圍,剛出城沒20里路被潘璋部將馬忠俘獲。關羽面對東吳的勸降,表現強硬拒不投降,孫權無奈只能將關羽斬殺,連同他的長子關平一起在臨沮被害。如果關羽投降東吳,或許不會死,但是這不是關羽的性格,自己不想晚年落得和于禁一樣的下場,晚年名聲毀盡。

其三,斬殺關羽震懾人心,讓荊州臣民不敢妄動

荊州這塊地方有點特殊,特殊之處是經常易主。東漢末年這塊地方劉表擔任荊州刺史之後,數十年間這塊地方多次易主的事情發生了。原先是劉表治理了幾十年的荊州,在曹操南下之際爲曹操所得,曹操赤壁戰敗之後孫劉兩家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地區,且曹魏也存留一部分地區,可以說荊州有三方勢力,各自佔據着地盤,其中以關羽爲大,佔據着荊州的南郡重地。

劉備奪取荊州之後,由於待民政策寬鬆,贏得了荊州兵民的好感。但是東吳就不一樣了,自從劉備奪取荊州,東吳是不是對荊州進行侵略,冷戰,或者備戰階段,這讓荊州的臣民感到十分惶恐,擔驚受怕影響自己過好日子,所以荊州人對東吳產生了一定的厭惡。

關羽鎮守荊州之後,雖然對民衆還是不錯的,但是對荊州的士人有着打壓的趨勢。在荊州的重要崗位上,都是關羽自己的親信,很少有荊州士人,這讓很多荊州士人感到不滿意。所以呂蒙攻佔荊州能這麼容易,或許與關羽這方面做得不好有關,荊州士人紛紛歸降呂蒙。

荊州士人與百姓之間一個向吳,一個向蜀。爲了震懾那些心裏向蜀的人,呂蒙斬殺關羽既是給荊州士人一個交代,又起到了震懾羣衆的作用,讓這些臣民不敢輕舉妄動。關羽被殺,同時也意味着荊州歸屬東吳,前任“領導人”已經不復存在,不要給那些向蜀的人留下任何幻想。

孫權爲何要選擇殺關羽?他不怕劉備的報復嗎? 第2張

總體來說荊州四戰之地,劉備開疆擴土之際對荊州的策略,導致了荊州失去成爲必然。關羽的死亡給蜀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蜀漢既失荊州又失大將,國力大打折扣,三分勢力依舊是北強南弱,吳蜀聯合重新展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