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太平天國將領譚體元,最後結局跳下山崖而亡

太平天國將領譚體元,最後結局跳下山崖而亡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譚體元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歷時14年,縱橫大江南北十餘省,攻略城池500餘座的太平天國運動是晚清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此次運動後,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爲首的地方漢人實力派崛起於政壇,成爲晚清朝廷舉足輕重之政治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漢唐以來便不斷強化的中央集權,爲民國時期的軍閥割據混戰埋下了禍根。

對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影響與作用,可謂是見仁見智,有肯定也有批評,難以形成定論。不過,太平天國中之英雄人物,有血有肉,他們忠於自己集團,堪願爲革命獻身之精神,還是值得我們敬佩。

太平天國將領譚體元,最後結局跳下山崖而亡

說到太平天國史上的英雄人物,馮雲山、林風險、石達開、陳玉成必定是榜上有名,赫赫在目。馮雲山,拜上帝教實際創始人,隻身一人披荊斬棘,深入紫荊山這遠離家鄉上千公里的不毛之地傳教,奠定了金田起義最初之基礎。林鳳祥,北伐軍統帥,一度兵臨天津城下,威震燕京。連鎮受圍時,爲了避免被僧格林沁俘虜,他服毒自盡,但因叛徒出賣而遭俘虜,先被救活再遭凌遲,死時面不改色,一言不發。石達開,天國翼王五千歲,“捨命全三軍”,堪願用一人之生命換取部下之安全。雖說此方法不可取,顯得很“幼稚”,但其精神可嘉,稱爲英雄亦無不可。陳玉成,天國英王,被叛徒苗沛霖俘虜後,痛罵清軍統帥勝保,拒絕投降,受凌遲而死。

以上這四位,都是大夥比較熟知的天國英雄。對於他們的事蹟,筆者在此不做過多贅述。此次,“縱橫國史”就來給大夥講述天國的另一位英雄,他的名氣遠沒有陳玉成、李秀成大,但他卻是個十足的鐵血英雄。此人曾拼死掩護幼主洪天貴福突圍,後縱馬跳下山崖,因身受重傷,遭逮捕,受凌遲而死。

譚體元,太平天國偕王,廣西象州人,金田團營出身,可謂是“老兄弟”,革命信念十分堅定。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譚體元從象州而來,響應總部號召,成爲首義一份子。不過,由於所帶來的“股份”不多,又不是“紫荊山元勳”,所以其升遷速度很慢,定都天京時也就混個“朝將”,屬於低級軍官。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元勳在內鬥中相繼斃命,翼王石達開從安慶回京輔政。但是,由於洪秀全猜忌,石達開於次年5月外出單幹,譚體元則追隨翼王,成爲翼殿驍將之一。1859年,譚體元在寶慶會戰中奮勇拼殺,爲翼王開條血路,使其順利退入廣西。

在廣西期間,譚體元與傅忠信、賴裕新等翼殿名將攻破慶遠,爲翼王石達開奪取休整之地。不過,在廣西期間,石達開表現過於消極,革命鬥志渙散,以致經常被地方團練追着打。此外,翼王又不捨得給部下封王,衆將士開始離心離德,紛紛脫離石達開回到天京,繼續效忠於洪秀全。童容海、彭大順、朱衣點、汪海洋等率20餘萬人北上天京後不久,譚體元、傅忠信等也率10餘萬人北上,石達開差點成了光桿司令。

脫離石達開後,譚體元等率軍攻擊桂林,想直接從桂東北進入湖南,但被清軍阻攔,被迫改道江西北上。1860年夏,譚體元在江西境內遇上侍王李世賢,所部太平軍納入侍王麾下。對於譚體元重新歸來,洪秀全十分高興,畢竟他是“老廣西”,革命信念堅定,忠誠度高。此外,東征浙江期間譚體元作戰勇猛,經常拼殺在第一線,爲天國攻城略地。所以,1863年,洪天王大筆一揮,封譚體元爲偕王,以表示對他認可。

1864年初,曾國荃所部吉字營湘軍已經基本上完成對天京合圍,城池被攻破乃早晚之事。當時,李世賢、汪海洋屯兵浙江、江西,擁衆二十餘萬,但由於缺乏糧食等補給物資,且私心較重,並沒有出兵援救天京,而是直接下贛南,躲避湘軍兵鋒,保存實力。但是,譚體元卻留在湖州,而後去天京迎接幼天王。1864年7月,吉字營攻破太平門,炸燬城牆數十丈,湘軍涌入內城,大肆掠奪。譚體元和李秀成趁此機會突圍,一路血戰,總算是將幼主送到湖州,暫時躲過了一劫。

天京失陷後,湖州是太平天國在江南地區僅存的城市,守江黃文金更是一員少有的驍將,人稱“黃老虎”,屢次讓左宗棠、“洋槍隊”吃盡苦頭。但是,湖州畢竟是小城市,在毫無外援之情況下,並非久留之地。爲此,洪仁玕、黃文金、譚體元等護送幼天王出湖州,去江西會合李世賢、汪海洋,而後東山再起。誰知,李世賢、汪海洋等已經率軍南下,去福建、廣東一帶打游擊了。所以,大夥急忙修改行動路線,去湖北尋找扶王陳得才,畢竟他還有二十萬軍隊。

太平天國將領譚體元,最後結局跳下山崖而亡 第2張

去湖北的路上,危機四伏,行走到徽州淳安威坪時,湘軍大將席寶田率部向他們發起突襲,譚體元與養王吉慶元、昭王黃文英、揚王李明成等奮力抵抗。無奈軍心已渙散,太平軍戰敗,洪仁玕、幼天王隨後被俘虜,送往南昌凌遲;譚體元則勉強突圍而出,剃髮換裝,假扮成乞丐一路向南走,到福建投靠汪海洋。

譚體元雖然善戰,但所部損失殆盡,毫無親兵可用,汪海洋新撥給他的士兵對其十分藐視。1865年春,閩浙總督左宗棠統帥大軍南下圍剿太平軍餘部,力求活捉李世賢、汪海洋等“逆首”。4月,雙方在大埔射獵坳展開激戰,譚體元充當大軍前鋒,先斷湘軍後路,再全力攻擊營壘。此戰,太平軍大勝,陣斬湘軍總兵丁得勝,摧毀營壘八座,左宗棠直言:“軍興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射獵坳大勝後,譚體元威望高漲,部下均表示服從指揮。

汪海洋雖然小有斬獲,但李世賢則在漳州大潰敗,尤其是永定一戰,李世賢幾乎被左宗棠活捉,只能藏身深山老林,待機而動。爲此,汪海洋、譚體元只好不斷向南移動,去福建、廣東交界處打游擊,保存實力。

退兵並不是辦法,只能死路一條,如同南宋張世傑、陸秀夫,他們一路南逃,最終還是被元軍消滅在崖山,全軍覆沒。所以,汪海洋、譚體元決定北上中原與捻軍聯合作戰,爭取主動權。不過,由於清軍層層圍堵,部隊又長期作戰,冬季來臨時大夥只好暫時擱置行動,先佔據一座城池休整過冬再從長計議。爲此,汪海洋、譚體元攻佔廣東嘉應州(梅州市),這是太平軍擁有的最後一座城市。

太平軍退到嘉應州後,左宗棠便親率鮑超、劉典、康國器、黃少春等猛將前來攻打,但屢次被汪海洋、譚體元擊敗。於是,左宗棠決定拿出老辦法,即是搞“圍堵”,困死這幫缺少後勤補給的太平軍。如此以來,汪海洋、譚體元等守城將士頓感壓力,於是決定突圍。1866年1月,汪海洋親率大軍衝鋒陷陣,無奈因叛徒出賣,被槍支爆頭而死。汪海洋陣亡後,譚體元成爲大軍統帥,繼續帶着大夥突圍。

1866年2月,胡永祥充當開路先鋒,譚體元自願斷後,爲大部隊做掩護。此次突圍戰前期順利,但叛徒出賣行軍路線,譚體元在黃沙嶂被湘軍追上,雙方展開激烈戰鬥。無奈譚體元兵少,身體多處中彈,爲免遭俘虜,縱馬跳下山崖,但卻大難不死。很遺憾,譚體元已經受重傷,行動艱難,最終還是被俘虜,遭凌遲處死。死前,他說了四個字:“惟求速死”,英勇就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