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民間曾稱之爲“孫國老”的孫廷銓到底是誰?

民間曾稱之爲“孫國老”的孫廷銓到底是誰?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老家在山東一座不算大但挺有名的小城——博山,這裏有琉璃、陶瓷這些很養眼的藝術品,有酥魚鍋、豆腐箱、砸魚湯這些想來讓人吧嗒嘴的名小吃,也出過不少響噹噹的歷史名人,其中當過清代“三部”尚書、貴爲帝師,博山人習慣稱之爲“孫國老”的孫廷銓,就是很有名很奇特的一個。

孫廷銓生於明朝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他的先祖是在明朝洪武年間遷到青州府顏神鎮的,也就是現在的博山城。孫廷銓祖上都是匠人出身,社會地位很低,也沒幾個讀書識字的。直到孫廷銓的祖父孫震“讀書入仕途”後,孫家纔開始有了點書香之氣。

孫廷銓從小進私塾讀書,書讀的很好,是個學霸型人物,明朝崇禎年間就考中進士。“學而優則仕”,先是做大名府魏縣令,後又調去撫寧縣。當時天下局勢很混亂,比較識進退的孫廷銓就辭官回了家,避開了明末起義軍的刀鋒和清八旗的鐵蹄。

民間曾稱之爲“孫國老”的孫廷銓到底是誰?

清朝內祕書院大學士孫廷銓

等到清順治二年的時候,他纔再度入朝爲官,仕途一片大好,僅僅八年時間就升到了戶部左侍郎(副部長)的職位,後來又當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順治十三年升任戶部尚書(正部長),不久又轉任吏部尚書。順治十六年加少保(太子老師,從一品大員),擔任了殿試讀卷大臣,“爲帝者師”的尊號由此而來。

順治皇帝去世以後,孫廷銓堅決效忠孝莊太后和康熙皇帝,與當時的權臣鰲拜進行過鬥爭,維護了皇帝的地位。後來可能是感覺做官太累,風險也大,孫廷銓就以身體有病爲由,辭去內祕書院大學士的正一品官位,遠離官場回到了家鄉,那年他53歲。

孫廷銓回鄉後,用了兩年時間,寫成了《顏山雜記》一書,詳細記載、考證了當時顏神鎮的歷史沿革、山川地勢、河流城池、物產人物等各方面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學術價值。特別是《物產》篇裏的《琉璃》一節,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比較系統全面記述琉璃生產工藝技術的文獻資料,是十七世紀產生於顏神鎮的一部“琉璃工藝學”。

民間曾稱之爲“孫國老”的孫廷銓到底是誰? 第2張

《琉璃》全篇只有2000多字,卻用很嚴謹詳實的筆法,把琉璃及其產品的成份、煉製過程、產品種類、製作工藝等,描述得有章有法、清清楚楚。特別是他吸納了宋代程大昌“鑄石爲器,古已有之”、“雖西域琉璃,亦用石鑄,無自然生成者”的觀點,結合自己的考察研究,進一步闡明瞭琉璃的來源生成,摒棄了“琉璃乃自然之物”的一些舊有說法,爲後世琉璃業的發展貢獻了寶貴的技術資料。

大多數人很奇怪,孫廷銓大半生做官,怎麼會寫出這樣一部科技方面的作品呢?史書有記,博山琉璃業在元代初具規模,在明代逐漸興盛,到了清代得到大發展。孫廷銓祖上幾輩人均從事琉璃的生產和經營,可以稱得上是“琉璃世家”,孫廷銓從小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就爲他晚年撰寫《琉璃志》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博山琉璃”是博山的名片,也是山東省乃至國家的名片。2017年,作爲山東省五個代表之一,“博山琉璃”參展了由國家工商總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揚州舉辦的世界地理標誌大會,成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我們衷心祈盼家鄉的琉璃產業能夠再度輝煌起來,形成更大的產業化優勢,造福當地百姓,貢獻區域和國家經濟發展,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博山物產文化的奇異風采。

若如此,已經仙逝400多年的家鄉人“孫國老”定會含笑九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