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唐玄宗時期,大唐的國力達到了整個唐朝的巔峯狀態,各個方面都非常強盛,然而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了讓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亂。不過,當時的唐朝既然是巔峯時期,那麼爲什麼安祿山的軍隊很輕易就攻下了長安,唐玄宗不得不出逃?大唐的軍隊都去了什麼地方,爲什麼沒人出來阻攔呢?難道大唐的盛世只不過是表面現象嗎?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最著名的有兩件事,一個是他和楊貴妃的故事,另一個就是安史之亂了。不過讓後來人有些驚訝的是,當時的唐朝怎麼也是盛世暮期,雖然社會矛盾各類情況比較嚴重,但是國力畢竟還擺在那,可是一個安史之亂的爆發,安祿山的叛軍勢如破竹攪得北方大地混亂不堪,更是非常輕易就打下了唐朝的首都長安和洛陽。

要知道安祿山的叛亂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本質上就是唐朝一個地方軍區發生軍事叛亂,但是結果就不一樣,從安祿山起兵後到他的部隊拿下長安,這距離相當於北京東北地區出發走河南洛陽這邊再打到長安。在當時的交通條件和行軍條件下安祿山用了多久呢?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把洛陽和長安都拿下來了。

這個速度實在太快,要知道安祿山的部隊可不是去旅遊的,而是一路行軍攻城略地還要與唐朝軍隊作戰,就這樣才用了這麼短的時間,可見安祿山的部隊初期打得是有多順利。那麼爲什麼盛世暮年的唐朝會如此不堪一擊呢?首先一個是當時唐朝的軍事佈置問題,唐朝玄宗的時候一直以來對外戰爭就沒有停過,這個時候唐朝的邊境戰線拉得就是非常廣袤,因此唐朝不得不把精兵猛將都分散佈置到邊境線上。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 第2張

同時那會兒唐朝實行的已經是募兵制度,原本且耕且戰的府兵時代已經結束,爲了財政的平衡唐朝總共維持的部隊人數都是有限的,而安祿山自己的部隊前後就能達到二十萬,佔據了唐朝總兵力的很大一部分。外實內虛就成了唐朝在安史之亂前夕的實際情況,安祿山部隊起兵之後一路上基本是望風而降,唐朝中原地區和長安等地都拿不出一支實力相當的隊伍與安祿山對抗,因此他的軍隊纔會這麼順利,當然了還待感謝那位楊國忠,他此前爲了打南詔前後動員中原和長安等地二十多萬人,然後輸得底朝天。

其次的原因就是安祿山的準備實在太充分了,在這之前安祿山就是東北地區最高軍政長官,他還掌握着東北的馬場,所以他的部隊裏有着機動性非常強的騎兵,可是同樣安祿山他對去長安的路徑實在太熟悉了。要知道那個時代人們流動性非常低,沒有GPS,地圖導航你出門都找不到北,更不要說行軍了,可是安祿山不一樣,在這之前他是唐玄宗手底下的紅人,多次到長安,路上這些線路和長安等地一路的關隘城鎮安祿山早就派人暗中記錄。

所以當他造反之前召集各位將領的時候立馬就拿出了提前制定好的行軍路線圖,之後叛軍可以說目的非常明確地就是按這個往長安打。從他出發的地方期間最重要的一個區域就是河北,這個地方是安祿山的勢力與中原的一個重要緩衝的地方,不過當時河北就是歸安祿山管轄的,所以不僅沒起到緩衝的作用還成了叛軍中轉加油站。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 第3張

當然我們看到即便是這樣,唐朝也不是沒有能力按住安祿山的,可是唐朝君臣多次浪費好局就這樣一敗塗地,歸根結底在於唐朝君臣太過輕視安祿山造反。上下瀰漫着一股輕敵的氣息,唐玄宗一開始都不相信,後來就是想着趕緊平息,而無論是楊國忠還是負責平叛的大將封常清,高仙芝,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安祿山的造反有多麼嚴重,正是這樣的輕敵加之上述的一系列原因,結果唐朝一敗塗地安祿山輕鬆地打下了長安。

安史之亂前的大唐,正處於世界之巔,國力極盛,有着無盡的繁華。宋代王安石如此形容他對盛唐的嚮往:“願爲長安輕薄兒,生當開元天寶時,鬥雞走狗過一生,天地興亡兩不知”。王安石一生孜孜以求的變法強國,無非也就是想讓宋朝重現盛唐的榮光。

但是就在這個奇幻的時代,一隻來自東北的叛軍卻攻入了首都長安,終結了大唐盛世。中國曆代王朝,丟掉國都並非怪事,但都發生在王朝衰敗之際,爲何唐朝卻會發生在強盛之時呢?

第一,是因爲大唐的軍制有問題,安祿山的部下兵強馬壯。唐玄宗後期,好大喜功,爲了開拓邊境,追求戰功,在邊境設置了十大節度使,統率鎮兵49萬人。

而安祿山一人就兼任了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使他坐擁共計18萬4000人的大軍。

“安史之亂”之前的大唐是什麼樣的?安祿山爲何能輕易攻破長安? 第4張

第二,是唐朝內地軍隊兵力虛弱。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原本的“府兵制”已經完全崩壞,內地除了駐守首都長安的軍隊以外,事實上已經沒有軍隊可言。安祿山軍隊渡過黃河,撲向洛陽時,唐朝只能臨時徵召市井子弟拼湊成軍隊應急,在安祿山的邊關精銳面前自然一觸即潰。當叛軍攻城時,唐軍甚至嚇得 “乘城自墜如雨”,不少人直接嚇得從城樓上掉了下去。

第三,便是唐玄宗自己“作死”了。叛亂初期,安祿山的叛軍依靠戰鬥力的優勢快速擊潰了唐朝臨時拼湊的幾支軍隊,攻下東都洛陽,但是唐軍總兵力仍佔優勢,首都長安以東還有着潼關天險這道防線。唐朝派出了20萬大軍在名將哥舒翰率領下駐守潼關。潼關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有這二十萬大軍把守,雖然軍隊素質上和安祿山的精銳仍然存在差距,但是憑藉着潼關的地形優勢,可以說是萬無一失的防線。在接下來的半年裏,安祿山軍隊毫無進展。

此時唐軍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領的軍隊在河北一再擊敗叛軍,河北民衆也在顏真卿領導下發動起義,反抗叛軍。安祿山面臨着前進無路,後路被斷的絕境。

但唐玄宗這時卻在楊國忠的慫恿下逼迫老將哥舒翰主動出關決戰。這一決定是災難性的,大唐原本勝券在握的戰局就此發生反覆。這二十萬勤王大軍中了埋伏全軍覆沒,緊接着潼關失守,主帥哥舒翰被俘。原本已經走投無路的安祿山就此“躺着”攻下了長安。郭子儀李光弼等唐軍平叛部隊及叛軍佔領區內的民間義軍所取得的戰果因此前功盡棄。叛亂徹底失控了。

此後再想維持大唐帝國的正常運轉,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終結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才真正成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