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雍正朝的主要遺臣,到了乾隆時期結局如何了?

雍正朝的主要遺臣,到了乾隆時期結局如何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乾隆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突然暴病身亡。經過大學士張廷玉與鄂爾泰的回憶下,並與近枝宗室王公共同見證之下,找到了雍正皇帝祕密建儲之遺詔,確立了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承皇位之絕對合法性,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帝王——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一位功績卓著同時也是頗受爭議的帝王,在他執政時期,既將中國封建王朝推向了歷史之頂峯,同時又將祖、父及自己三代帝王之累積心血付之東流,成爲中國近代屈辱歷史之始作俑者。所以乾隆朝以及乾隆皇帝本人值得後人研究之處極多,本文重點研究一下其執政前期(乾隆十五年之前)人事之更迭,從中不難窺見乾隆皇帝之雄心以及高超的帝王之術。

雍正朝的主要遺臣,到了乾隆時期結局如何了?

雍正皇帝在經歷了血雨腥風的皇位爭奪之後,做了兩點防範措施。

第一點就是前文提到的“祕密建儲”;

第二點就是禁止皇子干政。

因此乾隆皇帝雖然在雍正五年已經成家,但是雍正皇帝皇帝並沒有讓他另建藩府,而是一直留在皇宮之中,主要任務就是讀書。直到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之後,纔有瞭解除朝政的機會。

正因如此,乾隆皇帝上位伊始所用之人,幾乎是沿用父皇雍正皇帝留下之老人,爲首的幾位是莊親王胤祿、果親王胤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大學士張廷玉,而這一時期乾隆皇帝對這“老幾位”也是頗爲倚重和尊重的。然而,作爲一名上進心極強的年輕皇帝,他一刻也沒有滿足於“守成”而固步自封,更不會心甘情願地活在父親之陰影下。乾隆皇帝非常清楚,只有越早地培養出屬於自己的人才,才能更早地完成心中之宏願。而作爲一位頭腦清晰的政治家,乾隆皇帝時刻告誡自己,爲了確保這一轉變之風險降低爲最低,切記不可操之過急,剛愎自用。

雖然乾隆十四年之前,乾隆皇帝啓用自己培養的親信之人不多。但是,他的用人方針還是有很大轉變的。乾隆三年,果親王胤禮薨世,乾隆皇帝藉此機會收回“顧命大臣”之權力,並將莊親王胤祿擱置權力核心圈之外,這就是乾隆皇帝有意打壓宗室權力之開始。緊接着,他借用“弘晳逆案”事件,繼續借題發揮,徹底將所有宗室“掃”除廷臣範圍之內,此時乾隆皇帝也不過二十七八歲,竟有如此高明之手段,確實絕非庸主。

乾隆皇帝對宗室之打擊是不分遠近的,連他最要好的同學,頗有才幹的平郡王福彭亦不例外,最後福彭懷才不遇鬱鬱而終,乾隆皇帝心中愧疚爲其輟朝兩日。

至於自己的親弟弟和親王弘晝,那就更是重點被“盯”之對象。乾隆皇帝對他的這位老弟,待遇保證絕對優厚,弘晝之家資,在王爺圈內也是首屈一指,但是權力這個東西是連想都不要想。這導致整日無所事事的弘晝心裏出現扭曲,經常在王府大搞死人儀式,他把自己扮作死人,由王府人員爲自己祭奠,然後高興地吃着貢品。

通過這兩件事,乾隆皇帝表現出封建明君應有的理性一面,同時也反應出帝王之家的冷酷無情。

在收拾宗室皇親之同時,乾隆皇帝也不忘提拔新人來壓制老人,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滿大臣訥親和漢大臣劉統勳。

訥親乃鈕祜祿氏,他的姑母是康熙皇帝的皇后,曾祖乃開國元勳額亦都,家族背景十分顯赫。訥親在雍正朝嶄露頭角,參悟軍機,乾隆皇帝上位後進一步重用。乾隆二年,訥親被任命爲兵部尚書,正式成爲乾隆朝炙手可熱之人物。乾隆十年,在老臣鄂爾泰去世之後,更是繼任首輔,以滿大臣列班之優而蓋過了三朝元老漢大臣張廷玉,職業生涯達到巔峯。乾隆皇帝這個人事任命之意圖就是壓制張廷玉以及以張爲核心而集結的黨派。

但此後,訥親因爲金川之戰指揮失利都被乾隆皇帝無情地處以極刑。而接替訥親的正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傅恆,當然這是後話。

相比之下,並無煊赫背景的漢臣劉統勳那就是地地道道科班出身的能吏,乾隆皇帝上位之後,啓用劉統勳治理水務,因治理得當升刑部侍郎。

劉統勳爲官剛正不阿,乾隆六年,身爲左都御史就敢公開參劾紅遍朝野訥親和張廷玉而得到乾隆皇帝嘉獎。乾隆二十六年,劉統勳官至東閣大學士,成爲乾隆皇帝核心執政班底之中流砥柱。在

明顯重滿抑漢的乾隆朝,劉統勳能夠一直被乾隆皇帝重用,這主要還是因爲劉統勳本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氣。乾隆三十八年,劉統勳病逝在上朝途中,乾隆皇帝親自弔唁,在回朝尚未進乾清門時,扶門涕泣,感慨:“劉統勳不愧爲真宰相”,“朕失一肱骨”,並賜諡“文正”。

上述僅舉兩例以闡述乾隆皇帝更迭人才之準備。此外,如前文提及的傅恆,以及名將阿桂,都是乾隆朝提拔起來的新人。所以,在完成一系列人才儲備之後,就等一個契機而實施人才大更迭。

這個所謂“契機”,正是乾隆十三年那場震動朝野的“官場大地震”。

雍正朝的主要遺臣,到了乾隆時期結局如何了? 第2張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過得十分不順心,甚至說是內憂外恨,心情極度抑鬱。先是自己的結髮妻子,與自己伉儷情深的皇后富察氏病逝,緊接着就是第一次“金川之戰”的失利。原本以爲彈丸之地的金川不堪一擊,大兵壓境就會束手就擒,沒想到這場“小”戰役,卻將整個大清王朝拖入戰爭泥潭,耗費人力財力無數不說,還遲遲沒有進展,乾隆皇帝心急如焚。兩痛合一的乾隆皇帝,終於收起了上位伊始的寬容與優渥,轉而代替的是較其父雍正皇帝更加嚴苛與冷峻。

其實個人情感上之失控僅僅是促使乾隆皇帝轉變的引子,最終促成其執政風格大轉變的還是每況愈下朝野風氣。乾隆皇帝通過金川之役以及平時明察秋毫的種種跡象表明,在自己寬容大度的治理之下,整個官僚系統並未出現預期羣臣和諧,相得益彰的美好景象,反而是欺上瞞下,腐敗與庸碌之風悄然而起。金川戰事不利固然有地理環境和乾隆皇帝急於求成等客觀之因素,但是官僚系統的拖沓與軍隊軍事水平之下滑,更是不得不重視之主觀問題,可以說一次大範圍的整風運動已經是迫在眉睫。

只是這次整風乾隆皇帝做的夠絕、夠狠和夠不講道理,甚至可以將其定義爲大清洗。

雍正朝的主要遺臣,到了乾隆時期結局如何了? 第3張

乾隆皇帝先是以文字錯誤,處理了大批內廷大臣,三朝老臣張廷玉亦未倖免,刑部尚書阿克敦更是被判了“斬監後”。

地方官乾隆皇帝更是沒有放過,因皇后喪期百日內剃頭,他先後賜死了多爲督撫級封疆大吏。這還不算完,乾隆皇帝的大阿哥和三阿哥就因爲在喪禮上表現地悲慟程度不夠,被直接剝奪了繼承皇位之資格,乾隆皇帝甚至放出狠話,僅因父子之情才留爾性命,這麼嚴重的處分直接擊穿大阿哥心理承受極限而鬱鬱而終。

對自己兒子都這麼狠,可想而知那幾位在金川之戰表現不利的老幾位下場會怎樣了。乾隆十四年,訥親被勒令以其祖父遺留之寶刀“遏必隆刀”自盡,雍正朝的改土歸流和平定西北準噶爾功臣張廣泗也因金川失利而難逃一死,還有那個謊報軍情,冒功領賞的一等公爵復慶(隆科多之弟)也被賜自盡。

經過一系列的人事大清洗,雍正朝主要遺老已經幾乎被收拾殆盡,至於僅存的張廷玉,之後更是被乾隆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徹底名譽掃地,晚年殘喘度日,直至了此一生。

在乾隆皇帝終於完成了人事更替之後,乾隆朝也就徹徹底底地進入乾隆模式。乾隆皇帝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至於之後取得之功績,僅能算作乾隆皇帝一人之所爲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