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史萬歲賀若弼:這些隋朝的蓋世名將緣何慘死?

史萬歲賀若弼:這些隋朝的蓋世名將緣何慘死?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82年唐德宗下詔追封歷代名將六十四人,爲他們設廟享奠。然而立國僅僅38年的隋朝卻有四人入選,除了之前介紹的那位“生爲上柱國,死爲閻羅王”的韓擒虎,以及集名將與奸臣於一身的楊素外,還有兩人名列其中。由於隋朝立國時間短暫,演義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影響,這些人的名字、事蹟已變得十分模糊。而且不同於之前所說的韓、楊,這兩個人的結局是相同的,死於非命!

1.史萬歲

549年出生,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附近)人,其父史靜在北周曾擔任滄州刺史之職。出身將門的史萬歲,少年時長得英俊威武,特別擅長騎馬、射箭,身手驍捷若飛,而且喜讀兵書,精通占候(能夠根據天象,預測吉凶)之術。

564年北周、北齊在邙山展開大戰,時年15歲的史萬歲跟隨父親參戰。剛開始兩軍旗鼓相當,不分勝負,而史萬歲通過觀察,命令左右迅速收拾行裝撤退。一會兒北周軍果然大敗而歸,久經戰陣的史靜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刮目相看。北周武帝年間,史萬歲被任命爲侍伯上士。577年北周武帝率軍平齊,史靜戰死,史萬歲以忠臣之子,被封爲拜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

史萬歲賀若弼:這些隋朝的蓋世名將緣何慘死?

楊堅掌握北周大權後,尉遲迥作亂,史萬歲跟隨樑士彥出兵討伐。大軍行至半路,只見天空一行大雁飛來。史萬歲對樑士彥說“請射行中第三者。”,隨後張弓引箭,第三隻大雁應弦而落,三軍無不心悅誠服。與尉遲迥的叛軍交戰後,史萬歲每戰先登,勇冠三軍。鄴城之戰中,官軍初戰不利,稍稍退卻,史萬歲馳馬奮擊,殺數十人,極大鼓舞官軍士氣,最終取得勝利。史萬歲也因功被封爲上大將軍。

隋朝初年,史萬歲因爾朱績謀反案受牽連,發配敦煌做戍卒。他的長官也相當勇猛,常常一個人騎馬衝進突厥的陣中,頗有斬獲,突厥人不能抵擋。但是此人非常自負,常常辱罵史萬歲這些戍卒。此後史萬歲也單人獨騎衝入突厥陣中,猜得到長官的信任。此後兩人經常同行,深入突厥腹地幾百裏,名震北夷。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久史萬歲就得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583年隋文帝竇榮定攻擊突厥,史萬歲向竇榮定毛遂自薦。而竇榮定也久聞齊名,於是派使者向突厥提議“士卒何罪過,令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突厥可汗答應了,並派遣一個騎士來挑戰。竇榮定派史萬歲去迎擊,結果史萬歲將對手的頭顱帶回,突厥因此退兵。史萬歲被任命爲上儀同兼任車騎將軍。

589年隋滅陳的戰爭中,史萬歲又因戰功加職爲上開府。不久後高智慧等在江南作亂,史萬歲跟隨楊素率軍征討。其中史萬歲率兩千人“逾嶺越海,攻陷溪洞不可勝數”,前後歷經七百餘戰,轉戰千餘里。當時史萬歲的軍隊與主力幾十天不通消息,衆人都以爲已經全軍覆沒了。於是史萬歲就將書信放置在竹筒之中,放入水中,以以傳遞消息。楊堅聞之大喜,賜其家錢十萬,封史萬歲爲左領軍將軍。

597年廣西、雲南一帶發生叛亂,隋文帝派史萬歲率軍征討。史萬歲率軍攻破險要,屢戰屢勝,一路進軍竟然見到諸葛亮當年的紀功碑,背後寫着這麼一段字“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史萬歲令左右將碑倒置,繼續向西挺進。最後“行千餘裏,破其三十餘部,虜獲男女二萬餘口”,諸夷大懼,紛紛遣使請降。

大軍回師途經四川時,蜀王楊秀向史萬歲索賄不成,因而懷恨在心。此後西南再亂,楊秀彈劾史萬歲受賂縱賊,致生邊患,隋文帝決定將其處斬。史萬歲懼而服罪,頓首請命,同時衆臣也爲他求情,最終隋文帝將他罷官爲民。但一年就又任命他爲河州刺史,領兵防備突厥。

600年突厥達頭可汗率兵入侵,隋文帝命楊素、史萬歲分路出擊。史萬歲的軍隊在大斤山與突厥遭遇,突厥可汗遣使詢問隋軍主將是誰,當聽到史萬歲後,他一時還不敢相信,便又問道,“得非敦煌戍卒乎?” 當確定隋軍統兵將帥就是當年威震敦煌的史萬歲後,突厥可汗慌忙引軍回撤。史萬歲率軍追擊百餘里,大破突厥,斬殺數千,勝利而還。

但這場勝利卻直接要了他的命,另一路的統帥楊素非常嫉妒史萬歲的軍功,便上奏說突厥本來沒想入侵,只是來塞上放牧而已。當時隋文帝對楊素言聽計從,於是史萬歲沒有得到封賞,此後史萬歲雖然多次上書申辯,但隋文帝也未醒悟。

史萬歲賀若弼:這些隋朝的蓋世名將緣何慘死? 第2張

當年10月9日隋文帝廢除太子楊勇,同時隋文帝詢問時史萬歲在何處,楊素誣陷說史萬歲去了東宮,以激怒隋文帝。隋文帝果然信以爲真,下令召見史萬歲。當時出征將士數百人在朝稱冤,史萬歲對衆人保證,會向皇帝奏明一切的。

結果史萬歲見到隋文帝后,說將士有功,爲朝廷所抑,性情耿直的他詞氣憤厲,這讓隋文帝更加憤怒。楊堅一怒之下,令左右將史萬歲暴殺,時年52歲,可憐一代名將就這樣慘死。事後隋文帝追悔不已,但爲了名聲,還是下詔列出史萬歲許多罪名,以掩蓋自己的荒唐行爲。

史萬歲爲將很有特點,治軍不嚴,讓士兵們隨遇而安,夜晚也沒有人擔當警備,然而敵人卻從不敢偷襲。臨戰對敵之時,隨機應變,戰無不勝。他死後,“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莫不冤惜。”

2.賀若弼

複姓賀若,字輔伯,544年出生,河南洛陽人。父親賀若敦以武烈聞名,曾任北周的金州總管,之後得罪北周權臣宇文護而被殺。臨刑前,賀若敦對賀若弼言道“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爲了讓兒子吸取自己的教訓,賀若敦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告誡他要慎言。

少年時賀若弼胸懷大志,驍勇善騎射,博涉書記,名重一時。北周齊王宇文憲聘任他爲記室,不久被封爲封當亭縣公,升遷爲小內史。不過似乎賀若弼忘了父親錐舌刺血的告誡,還是經常和別人議論朝政,一次上柱國烏丸軌向北周武帝說,“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嘗與賀若弼論之。”北周武帝便派人把賀若弼叫來詢問。

這時賀若弼纔想起老爹的告誡,矢口否認自己參與了議論。兩人退下後,烏丸軌十分生氣,說賀若弼背叛了自己。賀若弼說道:“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所以不敢輕議也。”當這個太子即位後,烏丸軌被殺,賀若弼則逃過一劫。此後賀若弼率軍與陳國交戰,因功被封爲壽州刺史、襄邑縣公。

楊堅擔任丞相後,尉遲迥作亂,楊堅非常擔心賀若弼會響應,急派親信長孫平取而代之。581年志在一統天下的楊堅稱帝,向人查訪能平定江南的人,宰相高熲便推薦道:“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楊堅便封賀若弼爲吳州總管,鎮守江北要地廣陵,讓他整軍經武,爲滅陳作準備。

此後賀若弼上平陳十策,隋文帝非常讚許,賜以寶刀。588年隋朝正式大舉伐陳,賀若弼任行軍總管,從廣陵進軍。589年正月初一,隋軍趁陳軍不備,分路渡過長江。賀若弼部率先行動,從襲取南徐州,擒其刺史黃恪,俘獲敵軍6000餘人,但均予優待釋放。而且賀若弼大軍所到之處,軍令嚴肅,秋毫不犯。

不久賀若弼大軍駐紮在蔣山的白土岡,陳將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範、蕭摩訶等率領勁兵抵抗。賀若弼率軍殊死奮戰,最終大破陳軍,俘獲無數,蕭摩訶等將紛紛被擒,經此一戰,駐守金陵的陳軍主力被全部消滅,賀若弼向金陵進軍。

然而到達金陵城下時,賀若弼發現隋將韓擒虎已率幾千人佔領金陵,活捉了陳叔寶,心中十分鬱悶。認爲如果不是自己與陳軍主力決戰,怎麼會讓韓擒虎搶得頭功,於是兩人開始爭功,以至於拔劍相向,險些發生火併。隋文帝很好的處理了兩人的矛盾,“克定三吳,公之功也。”並賞賜他八千段布匹,加位上柱國,進爵宋國公。

史萬歲賀若弼:這些隋朝的蓋世名將緣何慘死? 第3張


滅陳之後,賀若弼地位更加顯貴,他的兄弟全都出任刺史、列將。“弼家珍玩不可勝計,婢妾曳綺羅者數百,時人榮之”完成父親遺願,志得意滿之際的賀若弼開始得意忘形,認爲滿朝文武中自己的功勞最大,常以宰相自許。592年楊素出任宰相,賀若弼心理異常不平衡,口出怨言,因而被免官,被他不吸取教訓,反而愈加猖狂。

幾年後隋文帝將賀若弼下獄,責問他說:“我任命高熲、楊素爲宰相,你卻總是放言,說這兩個人只是酒囊飯袋,這是什麼意思?”賀若弼答道:“熲,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並知其爲人,誠有此語。”公卿認爲賀若弼怨憤,奏請處以死刑。隋文帝考慮到他的功勞,免他一死,除名爲民。

不久後,隋文帝又恢復了他的爵位,但不再予以重用。一次,突厥使者來朝拜,隋文帝讓他射箭,使者一發即中,隋文帝說:“除了賀若弼,這裏沒有人能比的過他”。於是命賀若弼射箭,果然也是一發即中,隋文帝非常高興,對突厥使者說:“此人天賜我也!”

楊廣還是太子的時候,一次與賀若弼談論當時的名將。楊廣問道:“楊素、韓擒、史萬歲三人,俱稱良將,優劣如何?”賀若弼回答:“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楊廣又問:“然則大將誰也?”賀若弼拜着說道:“唯殿下所擇。”言外之意,當下的大將唯有自己一人。

賀若弼就是這樣的自負,口不擇言。607年8月隋煬帝巡幸到榆林一帶,建造了一個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帳篷。賀若弼認爲太過奢華,與高熲、宇文弼等人私議得失。不料被人告發,最終楊廣以他誹謗朝政爲由,將賀若弼與高熲、宇文弼等人一起誅殺,時年64歲。最終他還是沒有記住父親臨刑前的教誨

南宋文人徐鈞曾作詩,感嘆賀若弼的結局,“乃翁永訣語堪悲,果定江南副所期。守口未能終死舌,如何忘卻刺錐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