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衛國人才輩出卻碌碌無爲:像謎一般讓人看不懂

衛國人才輩出卻碌碌無爲:像謎一般讓人看不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外,還有大小諸侯國數十個,其中,衛國當屬戰國時期最令人看不懂最奇葩的諸侯國之一。第一:出了不少頂級人才,卻沒能留住一個。衛國雖然國土面積小,國力弱,但前後出現了不少頂級人才,吳起,商鞅,呂不韋是他們的典型代表。奇葩的是,這些人才中,衛國竟然沒能留住一個。吳起年輕時在衛國鬱郁不得志,報國無門,從衛國前往魯國,又從魯國前往魏國,最後死在楚國。在魏國和楚國,吳起的才能終於得以發揮,先是幫助魏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吳起因爲得不到魏武侯信任和重用,吳起來到楚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法,僅用一年時間就讓楚國重新崛起。

商鞅原名公孫鞅,可見商鞅還是衛國王室的宗親,但衛國也沒能留住他。商鞅先是在魏國給時任魏國國相的公叔痤當祕書,後來前往秦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使秦國一躍成爲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併爲後來秦國兼併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呂不韋原本雖然只是一個商人,但他精明而有政治眼光與智慧,通過“奇貨可居”成功成爲秦國國相,幫助秦國延續發展,還組織人員編撰《呂氏春秋》爲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們設想,假如衛國能留下以上三位大才,衛國還會是後來的衛國嗎?但衛國竟然連一個都沒能留住,實在看不懂。

第二:戰國紛爭,它卻無慾無求。戰國之世,禮樂崩壞天下紛爭,各國之間明爭暗鬥、你搶我奪,即便像中山國這樣的小諸侯國,也不遺餘力地參與其中,但衛國在戰國曆史上,竟然像個苦行僧,無慾無求。衛國不僅不參與戰國紛爭,反而還不斷地自貶封號。公元前346年,當時的衛國國君遬,把自己的封號由“衛成公”自貶爲“衛成侯”。公元前320年,衛國國君嗣又把自己的封號由“侯”貶爲“君”。與此同時,國家領土不斷被周邊國家侵佔,衛國的歷任國君卻無動於衷,整個國家最後僅有濮陽一地。大爭之世,像宋康王領導下的宋國那樣不自量力、四處惹禍固然不可取,但衛國至少也應該像中山國那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撲騰一下,即便是激起幾朵小小的浪花也好。但奇葩而令人看不懂的是,自進入戰國之後,衛國除了在戰國前期內部自相殘殺外,便一直處於半死不活、苟延殘喘的狀態。

衛國人才輩出卻碌碌無爲:像謎一般讓人看不懂

第三:食古不化,抱殘守缺。公元前377年,衛國有個叫苟變的將軍因爲下鄉收稅時吃了老百姓的兩個雞蛋,結果被衛慎公免去一切職務。衛慎公這種食古不化,吃毛求疵的做法,連當時的儒家大師子思都看不下去了,特意跑去數落衛慎公說:“聖人選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幾尺朽爛處,高明的工匠是不會扔掉它的。現在國君您處在戰國紛爭之世,正要收羅鋒爪利牙的人才,卻因爲兩個雞蛋而捨棄了一員可守一城的大將,這事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

公元前325年,衛國有個苦役犯逃到魏國,爲魏國王后治病。衛嗣君(當時還是衛嗣侯)聽說後,要求用五十金把他買回來,經過五次反覆,魏國仍是不給,便打算用左氏城去換。左右侍臣勸諫說:“用一個城去買一個逃犯,值得嗎?”嗣君答道:“這你們就不懂了!治理政事不忽略小事,就不會有大亂子。如果法度不建立,當殺的不殺,即使有十個左氏城,也是無用的。法度嚴明,違法必究,失去十個左氏城,也終無大害。”衛嗣君的話表面上看好像很有道理,其法度嚴明、違法必究的精神也值得爲他點贊,但我們不明白的是,衛嗣君爲什麼不想想,當時的衛國,國土面積還剩多少?用一座城池去換一個罪犯值不值得?抓回逃犯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

第四:忍者神龜,活得最長。戰國時期的紛爭,實際上是一場大魚吃小魚的零和遊戲。這遊戲玩到最後,秦國成爲最大贏家。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滅齊時止,首尾10年,秦國陸續兼併了六國,在佔領的區域設置郡縣,直屬於秦王,從此結束了貴族王侯專政的王國時代,進入了君主專制的帝國時代。

衛國人才輩出卻碌碌無爲:像謎一般讓人看不懂 第2張

然而奇葩的是,在秦國兼併六國中,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秦國竟然漏掉了衛國。直到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纔想起這世界上還有一個衛國,於是命人廢掉衛君,君角成爲普通平民,衛國世系徹底斷絕。衛國的先祖衛康叔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可謂根正苗紅。但衛國在進入戰國後,處處表現得像謎一樣,既奇葩又讓人無法看懂。戰國時期的衛國如此行事,算不算是弱者的生存之道?如果是的話,那麼從衛國最後一個被消滅看,衛國的生存之道似乎很成功。然而這就好比一個碌碌無爲的人,即使活到千歲、即使活過所有人,又有何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