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北宋滅亡的原因是否跟王安石有關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北宋滅亡的原因是否跟王安石有關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北宋滅亡的鍋被王安石背了,因爲王安石胡亂搞變法。

不過,從客觀的角度講,這跟王安石是有一定的關係。

但並不是王安石變法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而是他爲了推行變法與司馬光一派形成了“黨爭”,黨爭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一起看看。

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爭辯

北宋滅亡的原因是否跟王安石有關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北宋出了兩位比較牛的政治家,一個就是王安石,另一個就是那個砸缸的司馬光了。

他們倆雖然政治觀點上有分歧,但爲人上都是君子,並沒有蠅營狗苟。

那麼,他們在政治觀點上的主要分歧在哪裏呢?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怎麼纔算是一種好政治。

王安石認爲,只有勇敢創新纔是好政治,守舊是沒有任何出路的;

相反,司馬光認爲,假如連傳統都不尊重,那就會什麼壞事都能幹得出來。

先不說司馬光的觀點怎麼樣了。乍一看,似乎王安石的觀點有些偏激了。

正常的邏輯是創新應該是好的,但總不能什麼傳統都不要吧?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王安石推行變法

北宋滅亡的原因是否跟王安石有關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王安石這個人,性格特別犟,決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而且他做事特別專注,除了他自己關心的事情,其他什麼都無所謂。

那麼什麼是他最關心的事情呢?就是變法。

在之前我們說過,北宋因爲未能收復幽雲十六州與大遼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衡,北宋也因此獲得高速發展。

一方面,但北宋雖然不積貧,但是它積弱,面對大遼、西夏的時候國力始終不振。

雖然由於有幽雲十六州,大遼成爲了大宋的保護傘,但作爲一名政治家,不可能將國家的安慰寄託在別人的善意之上,還是要主動掌握主動權爲好。

另一方面,北宋到了王安石所在年代,已經快統治了100年了,一些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形成了大量的冗兵冗官,他們對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果不改革,國家將陷入危險境地。

王安石受到了宋神宗的重用,他的變法不少,這裏列舉三個方面:

第一,軍事方面的保甲法;

第二,經濟方面的青苗法和市易法;

第三,人事方面的貢舉法。

我們具體看一下變法的內容以及帶來的結果。

保甲法

保甲法的做法是,將鄉村的百姓十家變成一個兵民一體的結構,每家裏面要是有兩個男丁以上就要抽出一個人出來,農閒的時候軍訓。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節約了養兵的費用。

但是推行保甲法就意味着王安石要復周禮,因爲最初的周禮就是這種兵民一體的社會結構。

我們知道,宇文泰統治的北周就具有兵民一體的結構,所以復周禮成功了。但北宋已經從豪族社會進入平民社會了,不再有了兵民一體的機構,如果硬要改變現存的社會結構,老百姓必然無法適應。

青苗法和市易法

青苗法的做法是,到了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由官府給百姓貸款,收取比較低的利息(雖然相比今天不低,但比那時候民間的高利貸要低很多)以緩解民間資本不足的困境,這樣有利於減輕百姓的壓力。

市易法的做法是,在開封設立一個專門的衙門,負責在產品滯銷的時候政府收購,然後在產品短缺的時候再賣出來,用來平衡市場。

初步聽上去,似乎這種經濟方面的變法很時尚。但我們知道,要想這些法律思想變得能有效實行,一定要有比較現代的法律基礎,這樣市場才能自動運轉。不過很可惜,當時沒有這樣的基礎,結果就造成了當官胡亂調配,甚至強迫老百姓必須貸款的局面,一度矛盾不斷。

貢舉法

貢舉法的做法是,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考試的內容也不再考察經典,而是考經世致用的學問。

這裏也會存在一個問題,一些品行高尚的君子可能會覺得王安石不尊重傳統,以復周禮爲名連祖宗之法都不要了。這會使得這些道德感強的人不想跟着王安石混。

又因爲貢舉法傾向性的考察實用的學問,導致各種心術不正、善於投寄鑽營的人容易被王安石提拔。你一定看過《水滸傳》吧?最典型的被提拔的就是蔡京蔡太師了。他確實不管祖宗之法,也特別能忽悠,宋徽宗就被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這類人的存在導致了北宋的政治水準越來越差,北宋後期時北方發生劇變朝廷作出錯誤政策判斷跟這個有不小的關係。

黨爭的出現

北宋滅亡的原因是否跟王安石有關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變法進行了一段時間,效果實在是不咋滴,甚至皇帝都有些動搖了。

以司馬光爲代表的一羣人也出來指責,他們認爲王安石就是在胡鬧,再這樣下去將社會秩序搞亂了,恢復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到頭來,受苦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可王安石仍然強力要推行變法,因爲他覺得變法一定是有效的,只是短期內有很多瑕疵而已,司馬光他們應該幫助他整改而非指責。

後來,輿論壓力越來越大,王安石就蹦出了這麼一句話: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什麼意思呢?就是天災、人的非議、祖宗留下的規矩都不用怕,只要你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要排除這些外部的干擾。

於是,針對王安石這番言論,輿論更是一片譁然,對王安石又是一波波猛批。

王安石覺得留着你們這幫人也沒用,索性將以司馬光爲首的一羣人陸續趕出朝廷,貶到地方去了。而司馬光因爲級別太高,就被哄到洛陽去賦閒。

也就在這段時間,司馬光寫出了流芳後世的《資治通鑑》。

把人趕跑了,朝廷也要用人啊。剛好,王安石的“貢舉法”又派上用場了。於是,更多的像蔡京這種人進入了官場。

後來,力挺王安石的宋神宗去世了,王安石開創的新黨與司馬光開創的舊黨隨着皇位的變遷多次此起彼伏,這兩個黨就開始了激烈的黨爭。

王安石與司馬光還在世的時候,雖然有黨爭卻不失君子之風。可他們的後繼者就不再以天下情懷的大格局出發了,而是純粹的私人間的爭權奪利了。

大宋的結局

北宋後期的幾十年,政治水準就越來越爛。後來北方發生劇變,大宋竟然無人理解新的格局,還認爲大遼是自己的敵人,與新興的女真人合作。

其實,相比大遼,女真根本沒有接受國中原文化,遲早會對付大宋,但大宋壓根沒想過這個事情。

還有,大宋也真是“作”到了極點,沒有任何政治擔當,各種佔便宜。

比如大宋與女真達成打敗大遼的聯盟條約,約定不能從對方佔領的地盤裏招降納叛。

大金佔領了大遼的土地之後,大宋卻偷偷摸摸鼓勵原來是大遼將領的漢人投降自己。

到了真有漢人將領過來投降的時候,金國發現了就找大宋算賬,大宋卻否認有這樣的事情。

大金一拿出證據,大宋就從軍營裏找一個和前來投降的人長的像的殺了,把頭給大金送過去。

大金一看不對又來質問大宋,大宋又被迫殺掉前來投降的將領,再給大金送過去。

就這麼一來二去的,大金就極度不信任大宋了,前來投降的將領也不敢相信大宋了,也就很容易投靠大金了。

最終,導致了歷史上極爲屈辱的靖康之變。

女真滅亡了北宋之後,就成爲了東亞大陸的頭號強國了,南宋甚至一度要對女真稱臣,奉大金爲正朔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