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他七歲稱王卻苟且偷生16年,推讓5次後才登基

他七歲稱王卻苟且偷生16年,推讓5次後才登基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180年,高祖的臣子們對後宮勢力發動了軍事政變,政變相當順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諸呂被屠殺殆盡,大臣們紛紛要求當時的傀儡皇帝下臺,另立新君,然而立誰則成了問題。

當時的人選有淮陽王、恆山王,齊王。淮陽王和恆山王的母親被呂后用計殺了,它們被養在後宮充當了惠帝的兒子,大臣們一致認爲如果將他們其中一人立爲帝,那麼將來他必定要爲呂氏報仇,齊王本是高祖的長孫,是最有資格登基爲帝的,但有大臣反對說,呂氏憑藉外戚的身份,作惡多端,幾乎危及宗廟,禍亂功臣,現在齊王的舅舅暴戾如虎,齊王如果登基,他的舅舅可能會將呂后當做楷模。

他七歲稱王卻苟且偷生16年,推讓5次後才登基

既然不能從惠帝的兒子和高祖的孫子中尋找,那麼就只能從高祖的兒子裏來尋找了,於是身爲代王的劉恆進入了諸大臣的視線中,劉恆到山西做大王的那年才七歲,然而一個七歲的孩子已經懂得如何遵循國家政策休養生息,更懂得如何應對呂后對劉氏家族的迫害,在山西的16年,劉恆謹小慎微,從不明目張膽的對朝廷政事指手畫腳,並且採用避開呂后的方法,召集文人雅士沉浸在琴棋書畫中,這讓他多年來總能不被呂后重視,而在大王位上呆了16年。

據大臣們所言,劉恆爲人仁慈寬厚,這當然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母親薄氏一家,謹厚善良,··勢單力孤,至於立劉恆的理由,簡直是信手拈來,惠帝和劉肥,劉如意死後,他就是高祖皇帝的長子,漢朝自開國以來就宣揚孝道,劉恆在在這方面是最適合的人選。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所有大臣的認可,當使者來到山西見到劉恆,把來意說明後,劉恆陷入了沉思,自呂后專政以來,劉恆見到和聽到很多劉氏子孫進入長安,就再沒有出來的訊息,長安在那段時間無疑成了劉氏子孫的墳墓,有去無回。現在呂后一死,然而邀請他到長安的那些大臣大都是陰謀家,這些人善於使用詭謀並不是傳說,在帝國發展到此時的日曆上,一直都有他們陰謀輕取別人性命的事發生,周勃倒並非是陰謀家,可陳平是。在劉恆看來,這些人不但是陰謀家,而且還是野心家,在此之前他們之所以不敢有所動作,是因爲呂后還活着,呂后一死,他們又以平叛諸呂功臣自居,又怎麼肯甘於人下?只憑他們敢於向呂氏家族動手這件事兒,就可以看出沒有他們不敢做的事情,劉恆必須要仔細考慮是羊入虎口還是柳暗花明。

他七歲稱王卻苟且偷生16年,推讓5次後才登基 第2張

但是他的一位謀士解除了他的憂慮,這位謀士認爲:當初秦朝失掉民心,天下豪傑紛紛起事,自以爲能得天下的數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劉氏,這是第一點;高帝封劉氏子弟爲王,封地像犬牙一樣彼此交錯互相制約,這就是所謂的猶如磐石般堅固的宗族,天下人都爲劉氏的強大而折服,這是第二點;漢朝成立後廢除了秦朝的苛政,制定了新法令,對百姓施以德惠,人人自危難動搖,這是第三點;再有呂后之嚴酷,以立呂氏三人爲王,他們擅權專制,然而太尉憑朝廷的符節進入呂氏保持的北軍,只一聲呼喚,將士們就都袒露左臂,表示要輔佐劉氏而判諸呂,終於滅了諸呂,這是天意所授,非人力所爲,現在即使大臣們想要作亂,百姓也不會聽他們驅使,他們的同夥難道能夠同心一致嗎?如今京城內有朱虛侯,東牟侯這樣的親戚,京城外有吳、楚、淮南、齊、代這樣強大的封王,誰都懼怕他們,高祖的兒子就剩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長以賢聖仁孝聞名於天下,所以大臣們是根據天下人的心願而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就不要再有所顧慮了。

然而這種說法其實還屬於猜測,大漢帝國初期後宮與功臣集體的博弈已經持續了近20年,這期間雙方就有過短暫的合作,大多時間都處於對抗狀態,以宰相爲首的朝臣們,此時雖然得到了勝利,誰又敢保證他們不會變成第二個後宮,或者在陰謀家陳平的鼓勵下,功臣們可能會脫離劉氏皇族,成爲一個新的集團。

劉恆的謹慎在此時暴露無遺,他向太后稟報並商議到長安榮登大寶之事,太后認爲可以前去試探,劉恆始終猶豫不定,他甚至利用燒灼龜甲進行占卜,當卜辭“大橫預示着更替,我將做天王,會像夏啓那樣,使父業發揚光大”出現在他面前時,他依舊不相信,他認爲自己現在已經是王了,占卜的人就對他說,所謂天王就是天子,這才讓他略略放心,他並不親自動身,而是派了母親的弟弟薄昭前往京城會見周勃。

他七歲稱王卻苟且偷生16年,推讓5次後才登基 第3張

周勃與陳平一干人等再向薄昭表明要迎立代王的緣由,薄昭回來向劉恆報告說,一切事情都是命中註定的,您就不要再猶豫了。劉恆最終放下心來,隨即命得力干將宋昌與張武等六人陪同自己前往長安,走到高陵時他停下來派宋昌先去長安觀察動靜,宋昌剛過渭橋,就見文武百官前來迎接,宋昌回來向劉恆報告,劉恆這才驅車到了渭橋。羣臣拜謁稱臣,他也下車答拜羣臣,大臣們一同說:大王是高帝的長子,最適合做高帝的繼承人,希望大王即天子之位。

這顯然是過於虛僞的,或許這也是政治形勢,如果你不願意登天子之位,何必要來?他的回答是:侍奉高帝宗廟是大事,我沒有才能,難以勝任,請叔父楚王考慮最合適的人,我實不敢當此重任。如同事先排練好一樣,衆臣皆伏在地決意請求,劉恆先是向西在主人的位置謙讓了三次,又面向南在君主的位置謙讓了兩次,陳平等人都說:我們再三考慮,大王侍奉高帝宗廟是最合適的。天下諸封王和百姓也會這樣認爲的,我們爲臣的是爲宗廟社稷着想,不敢疏忽,願大王能考慮微臣的意見,最後這一切宣告結束,劉恆說:既然宗室、將相、諸王、列侯,都認爲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那我就不再推辭了,就這樣劉恆登基,是爲漢文帝。這天晚上文帝入主未央宮,當夜他就任命宋昌爲衛將軍統領公衛隊南北軍;張武爲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文帝的謹小慎微可見一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