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希波戰爭

起因

公元前6世紀中葉,波斯吞併小亞細亞,該地區的希臘城邦被迫向居魯士稱臣納貢。

公元前500年以米利都爲首的愛奧尼亞諸城邦發動起義。首義之城米利都向斯巴達和雅典等邦求援,雅典和埃列特里亞同意出兵,斯巴達卻拒絕了米利都人的要求。雅典當時並不瞭解波斯帝國的情況,對西亞形勢的變化所知甚少,只因米利都代表在雅典大講波斯的富裕與波斯人的不堪一擊而受到誘惑,再加上雅典人與米利都人有同族人的情感,於是派出20艘三列槳艦前往小亞援助。埃列特里亞出兵則因爲米利都曾軍援過它,此次是爲了回報,象徵性地派出5條戰艦。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公元前499年,起義軍被波斯軍擊潰,雅典等援軍見勢不妙,迅速脫離戰場,返回本國,丟下起義者孤軍奮戰。面對波斯重兵,小亞起義各邦組建起一支353艘三列槳艦的聯合艦隊,堅持了5年戰爭,終被波斯軍各個擊破。

公元前494年,波斯重新統治小亞細亞諸邦,但是波斯對於雅典的介入懷恨在心。

因此,希波戰爭的直接原因在於波斯對小亞希臘人的壓迫以及因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邦的干預,較深層的原因在於波斯統治者拓疆闢土的野心。

過程

希波戰爭從公元前492年開始,公元前449年止,大體分作兩個階段:前期(至公元前479年)爲波斯的進攻階段,後期(公元前479年以後)爲希臘人的反攻和相持的階段。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大軍水陸並進,殺向希臘,中途遭受風暴襲擊。陸軍在征服馬其頓後受色雷斯人打擊,損失慘重,因而退兵。

公元前490年,波斯軍在雅典流亡僭主希庇亞斯引導下,以大將阿爾弗塔涅斯爲指揮官,乘艦600艘,取海路二度侵略希臘。先破埃列特里亞,將居民盡數擄往波斯,同年9月在隔海相望的阿提卡東北部馬拉松平原登陸。

雅典獲悉波斯軍登陸後,傾全部重裝步兵1萬人和少量輕裝步兵開往馬拉松迎戰。同時,派出使者向軍事強國斯巴達求援。斯巴達雖應允援助,但因刻板的習慣,必須月圓時方可發兵。雅典只得到鄰近小邦普拉提亞1千重裝步兵的協助,便首先發起攻擊。主帥米爾提泰加厚方陣兩翼的厚度,意在重點打擊敵方兩翼,以局部優勢克服人數上的劣勢。雙方激烈肉搏了很長時間,波軍突破對方中央,兩翼卻被敵擊垮。雅典人和普拉提亞人在兩翼得手後迅即返身夾擊中路敵軍,迫敵大敗而逃。是役雅典軍陣亡192人,波軍亡6400人。大流士一世發動的第二次入侵又告失敗。

雅典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希臘人的鬥爭,原先已向波斯表示臣服的許多城邦鼓起了抗戰的勇氣。當公元前480年波斯第三次入侵希臘時,31個不甘屈服的城邦在斯巴達的領導下聯合起來,組成10餘萬將士、400艘戰艘的多國部隊,嚴陣以待。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2張

波斯軍由國王薛西斯親自率領,總數約50萬。首戰發生在進入中希臘的隘口鐵爾摩披萊(又譯作溫泉關)。希臘守軍僅7200人,由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統帥,血戰兩日,未讓敵人前進一步。但波軍得一彼奧提亞農民引路,迂迴到希臘守軍側後,迫使大部聯軍撤退。堅持踞守的只有李奧尼達和300斯巴達戰士以及1100名底比斯人和特斯皮亞人,結果包括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幾乎全部戰死。

突破溫泉關後,波斯人長驅直入中希臘。雅典將軍鐵米斯托克里說服雅典人撤出城市,3萬丁壯登上戰艘,家屬避往鄰邦。聯軍陸軍撤至科林斯地峽,試圖扼守進入南希臘的通道;海軍集結在阿提卡附近的薩拉米斯灣,被迫同波斯海軍展開古代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殊死決戰。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白天,波斯海軍統帥陣亡,加之士卒出自不同民族,語言不通,號令不齊,大批艦隻在狹窄的海灣中難以調動,漸漸在以雅典海軍爲主的多國艦隊反覆打擊下處於劣勢,最終退出海灣。希臘人以損失40艦的代價取得殲敵艦200艘的戰績。在附近觀戰的薛西斯見大勢已去,恐希臘人乘勝直搗赫倫斯滂,斷其退路,遂留下部分軍馬,倉惶返回亞洲。

公元前479年8月,聯軍11萬與波軍15萬在中希臘普拉提亞展開陸上會戰,斯巴達重裝步兵擊斃敵統帥,致使波軍陣勢崩潰,傷亡達10萬之多,被徹底趕出歐洲。在陸戰開始時,希臘海軍遠渡愛琴海,向停泊在小亞的波斯海軍殘部發起攻擊,在米卡列海角附近全殲敵艦隊。自此,希臘軍從防禦轉入進攻,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公元前478年,斯巴達因戰火遠離家園,歷史上又和小亞細亞沒有密切聯繫,同時怕將領長期在外,易染上與斯巴達道德準則格格不入的腐化作風,便退出戰爭,把領導權讓於雅典。

同年冬,主張繼續作戰的小亞、愛琴海島嶼、色雷斯沿岸諸邦代表與雅典代表會聚提洛島,正式結盟,史稱提洛同盟。入盟各邦原則上一律平等,在盟會上各有一票表決權。但由於雅典擁有絕對軍事優勢,掌握盟軍指揮權,實際控制了同盟。爲了共同利益,同盟在提洛島的阿波羅神廟設立共同金庫,入盟各邦依本邦歲入的多少以及承擔同盟義務的大小交納盟金。不願出軍艦的城邦應納附加捐款。各邦所交盟金總額460塔蘭特,由司庫官(雅典人)保管。動用盟金需經同盟大會批准。

公元前476年,提洛同盟艦隊在雅典將軍客蒙率領下拔除波斯在色雷斯的據點埃昂,展開了新同盟建立以來的第一次軍事行動。隨後雙方角逐愛琴海霸權,互有勝負。公元前454年,盟軍海軍在尼羅河口損失軍艦200餘艘,提洛島暴露在波軍威脅之下。雅典把同盟金庫從提洛島移到本國衛城。在此期間,一些城邦試圖退出同盟;遭到雅典鎮壓。同盟至此成爲雅典控制外邦的工具,盟金轉變爲雅典的財政收入。

公元前449年,雅典與波斯都苦於難以徹底戰勝對方,不得不握手言和,簽署協定。波斯放棄對愛琴海的霸權,允許小亞希臘城邦獨立,即承認雅典的勢力範圍。作爲回報,雅典不干預波斯對其屬地的統治,不再插足埃及事務。因雅典談判代表是卡利阿斯,因此這次和平協定又稱“卡利阿斯和平”。希波戰爭實際以希臘、尤其是雅典的勝利而告終結。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3張

原因和意義

希臘所以取得戰爭的勝利首先是因在戰爭的初期階段,希臘人爲自己的自由和獨立而戰,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而波斯軍的大多數是被征服、被壓迫民族,因脅迫或僱傭而參戰,故作戰消極。希臘軍在士氣上勝過波斯軍。另外,在幾次大會戰中,希臘將領在指揮、佈陣方面具有優勢,希臘士兵的重武裝較波斯軍的輕裝更適於集團肉搏戰。波斯軍勞師遠征,天時多次不順,後勤供應困難。總之,波斯的失敗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

希波戰爭對波斯帝國來說是衰落的轉折點,從此帝國失去了擴張能力。但戰爭爲希臘一些城邦創造了大量使用奴隸勞動的資金、勞動力來源和社會需求,使希臘的經濟和政治趨向極盛。戰爭還極大地改變了希臘邦際政治關係。斯巴達一家稱霸的局面被打破,雅典從一個屢受斯巴達干涉的二等國家發展成爲與之相競爭的地區霸主,其附屬國遍佈愛琴海和希臘本土,最多時達200多個。戰爭還促進了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雅典第四等級公民廣泛在海軍服役,爲戰爭做出巨大貢獻,從而提高了政治地位,促使民主政治進一步完善。隨着雅典霸權的確定,雅典式的民主政體在其附屬國廣泛傳播,對寡頭制和貴族制以沉重打擊。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改革

希波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後,無論是提洛同盟成員還是非提洛同盟的城邦,都有許多擺脫了本國的貴族統治,建立起民主政府,如影響較大的底比斯、阿爾哥斯、敘拉古等邦。希臘民主政治因此進入了繁榮時期。在衆多實行民主政體的國家中,最爲典型、留給後人材料最多、在世界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是雅典。克里斯提尼確立民主制之後,雅典的政治生活進一步民主化。公元前487年,雅典對選舉法進行改革,預選執政官的方法由投票改爲抽籤,當選執政官的資格下移到第二等級公民。公元前461年,平民領袖厄菲阿爾特的民主改革法案獲公民大會通過,剝奪了貴族會議的參政職能,只給這個曾經權傾雅典的機構保留了個別司法權力。至此,雅典三個民主機構,即公民大會、500人議事會和民衆法庭完全擺脫了貴族會議和執政官會議的制約,獨立負起管理國家的責任。公元前457年,在平民政治家伯利克里倡導下,執政官當選資格進一步下移到第三等級公民。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成爲首席將軍,並連選連任此職多年。在他的領導下,民主制更加完善。雖然當選高級公職的財產資格限制未正式廢除,但實際已失去意義。歷史上把雅典的這一時期稱作“伯利克里時代”。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著名政治家伯利克里曾對民主制度做過經典的闡述:“我們的制度被稱作民主制度……因爲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裏。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決他們私人糾紛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價值而言,無論何人以何種方式顯露頭角,優於他人棄任一些榮耀的公職,那不是因爲他屬於特殊的階級,而是由於他個人的才能。”這段話中的“一切人”當然只是指公民集體的成員,而非其他社員成員,民主對後部分人始終是一種壓迫。但在古代君主專制盛行的條件下,雅典等希臘城邦把國家的管理權交給了社會上相當多的成員,而不問其出身、門第和財產所有權的多少,一切公職對所有公民開放,通過抽籤選舉產生(將軍職用舉手表決),實現了古希臘人“輪番而治”、既是統治者又是被統治者的思想,這是古希臘人的偉大創舉。

在雅典民主機構中,凌駕一切的是公民大會。它具有立法、行政、司法多重職能,每年召開40次,大會由500人議事會主席團主持。議事會依部落分爲10個主席團,通常每個主席團一年主持4次公民大會,主持的次序是由抽籤決定的,而且4次公民大會的議程和基本議題是固定的。如第一次大會的頭項議程一定是對現任公職人員的工作進行民意調查,就其去留問題實行表決。這意味着雅典公職人員在其一年任期內要經受10次任職審查,在每個主席團任期內均有可能被解職。公民大會在太陽升起後舉行。年滿20歲的守法公民均可參加。遇到難以決定的議題時要進行大會辯論,凡沒有嚴重道德缺陷的與會者都可上臺發言。主席團根據辯論的情況最終把議案交大會表決。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4張

500人議事會是大會的常設機構,除爲大會準備議案外,10個主席團還輪流值班,處理日常重大事務。主席團還抽籤選出一名主席,任職一天,負責召集會議和保管國璽及國庫、檔案庫的鑰匙,實際是這個民主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民衆法庭是第三個重要民主機構,成員由30歲以上的公民通過抽籤選舉產生,負責審理絕大部分刑事和所有民事案件。爲了避免以權謀私,10個民衆法庭分別由抽籤決定,判決則由每庭的500名審判員通過祕密投票產生,這就從制度上保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即便再有權勢的人物也無法干預法庭的審判。例如,在伯裏克里擔任首席將軍的時代,他的好友菲迪亞斯曾受到民衆法庭的審訊。伯利克里出庭爲朋友作證,甚至在申訴時聲淚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亞斯有罪。

雅典還有多達數百人的各級具體主管部門,每個單位由10人組成,通常自10部落抽籤產生,如司庫官、公賣官、城市監督、市場監督、港口監督等。其中10將軍會議是最重要的機構,在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這個機構不僅具有軍事職能,而且還有行政職能。執政官則失去了過去的權威,變成只是參與民衆法庭審理活動和組織各種宗教、節慶、比賽活動的官員。

雅典民主政治的積極意義與侷限 民主政治爲雅典公民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提供了盡情發揮的可能,使雅典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成爲全希臘的學校和樣板,產生出大批彪炳史冊的政治家、哲學家、戲劇家、歷史家、美術家、修辭家……爲人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然而,雅典民主政治雖較君主專制、貴族寡頭制的基礎寬大,但也只寬大至社會上一部分有血緣關係的同胞之間。其目的在於把公民集合成一個在國內享有特權、在國外控制附屬國的統治階級。因而它在盡情發揮自己偉大歷史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經濟、文化極盛的同時,又殘忍地窒息了社會另一部分成員,即奴隸和外邦人自由發展的能力。它還剝奪了本邦婦女參政的權利。所以它既是人類文明的催化劑,又是奴役和罪惡的淵藪。它給世界文明寶庫帶進無價之寶,又招致屬國屬民的怨恨。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大侷限。此外,雅典民主是一種直接民主制,同近現代的代議制民主不同,它只能在一個小邦範圍內實行,而且直接民主很易滑入極端民主的泥淖。

伯羅奔尼撒戰爭

起因

戰爭起因於雅典與斯巴達爭霸希臘,從而導致分別以兩國爲首的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激烈對抗。早在希波戰爭期間,兩國在聯合抗波之中便存在着利益衝突。希波戰爭後期,雅典勢力的急劇擴張更加引起斯巴達不安。公元前457年,兩國在中希臘發生公開武裝衝突,雖締結了30年和約,但矛盾沒有根本解決。後起的霸主雅典四處伸手,欲攫取對全希臘的霸權。公元前435年,伯羅奔尼撒同盟成員國科林斯與位於希臘西部的科西拉邦發生爭端。雅典認爲這是插足西部的機會,因而兵援科西拉,擊敗科林斯,使原科林斯的殖民城邦科西拉加入提洛同盟。公元前432年,雅典出兵色雷斯沿岸的一個重要據點波提狄亞,要求驅逐科林斯派駐該地的人員,禁止波提狄亞退出提洛同盟。同年,雅典與鄰近城邦墨加拉產生爭執,封鎖墨加拉港口。墨加拉是科林斯盟友,科林斯不能坐視。在同年秋召開的伯羅奔尼同盟會議上,科林斯力主向雅典宣戰。斯巴達作爲盟主,再三權衡利弊之後決定發動戰爭。公元前431年,斯巴達向雅典發出最後通牒:放逐主戰的領導人伯利克里,允許雅典盟邦獨立,取消墨加拉禁令,解除對波提狄亞的圍困。雅典當然不能接受。戰爭旋即展開。

經過這場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27年之久,戰火幾乎遍及整個希臘世界。戰爭分爲三個階段:公元前431—421年爲第一階段,史稱“十年戰爭”,這是戰爭的相持階段。公元前415—413年爲戰爭的轉折階段,雅典趨於劣勢。公元前413—404年,斯巴達的進攻和全面勝利階段。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5張

過程

戰爭初期,雅典正值伯利克里當政,政治清明。在他建議之下,雅典取陸上防禦、海上進攻的戰略。因此斯巴達陸軍順利進逼雅典城下。雅典農民實行堅壁清野,居民轉移到城中。雅典海軍頻頻出擊,襲掠伯羅奔尼撒半島沿岸。公元前430年夏,雅典因居民過於密集,衛生狀況惡化,引起瘟疫,約1/4的居民病亡,伯利克里亦染病去世。雅典人捱過瘟疫的惡夢後於公元前429年冬拿下波提狄亞,獲開戰以來第一次有較大意義的勝利。但斯巴達隨後毀滅雅典忠實的盟邦普拉提亞,回敬了雅典。公元前425年,雅典佔領伯羅奔尼撒半島美塞尼亞地區的一處叫作派羅斯的海角,建起要塞,成爲插入斯巴達腹部的一把利刃。美塞尼亞的希洛人因此騷動不安,動搖了斯巴達的統治。斯巴達急忙調兵遣將,企圖趕走雅典駐軍,但遭到失敗,292名公民被俘,被迫向雅典求和。但雅典未予應允,戰爭繼續下去。斯巴達驅兵北上,對雅典造船木材的產地和運糧船必經之地色雷斯沿岸實行一系列打擊,頗爲成功。雙方在戰爭中都受到很大損失,需要喘息,便於公元前421年締結五十年休戰條約。雅典參加和談的代表是尼西阿斯,故和約在史書中又稱“尼西阿斯和約”。

公元前415年,雅典人爲西西里的財富所吸引,在政治蠱惑家亞西比德的煽動下,公民大會貿然議決遠征西西里島。遠征軍由136艘軍艦、3萬餘人組成,亞西比德、尼西阿斯等三人爲統帥。但遠征軍剛在西西里登陸,亞西比德的政敵便在國內控告他“褻瀆神明”,派通訊船召他回國受審。亞西比德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叛逃斯巴達,鼓動斯巴達趁機出兵,置雅典於死地。雅典遠征軍在西西里苦戰兩年,雖一再得到國內增援的艦隻和人員,但在斯巴達軍、敘拉古軍的聯合打擊以及主帥尼西阿斯的錯誤指揮之下,竟全軍覆沒,5萬軍人(包括同盟國的部隊)幾乎無一生還。

自此,雅典陷入被動,附屬國叛離接踵而來,造成雅典兵源和財源的緊張。斯巴達改變過去的戰術,派軍長駐阿提卡,引起雅典2萬奴隸大逃亡。在困難形勢下,雅典國內局勢動盪,貴族寡頭派乘機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正在愛琴海與斯巴達角逐的雅典海軍聞訊,拒絕承認寡頭政府,並迎回亞西比德擔任統帥,奪回在東部戰場的主動權。國內民主派受到鼓舞,一舉推翻寡頭政權,民主政體失而復得。

公元前405年,得到波斯資助的斯巴達艦隊在羊河戰役中殲滅雅典艦隊,使雅典喪失了有生力量,其附屬國幾乎全部獨立。公元前404年,伯羅奔尼撒同盟的軍隊從海陸兩個方面封鎖雅典。在內外交困、糧草斷絕的情況下,雅典被迫投降。斯巴達拒絕了科林斯毀滅雅典的要求,爲人類保留了這座城市及其代表的燦爛文化。但斯巴達迫使雅典同意解散提洛同盟,交出殘餘艦隊,只保留12艘巡邏船。雅典同時需拆毀城牆,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讓流亡的反民主的貴族返國。伯羅奔尼撒戰爭因此結束。

性質與後果

這場戰爭的性質與希波戰爭截然不同,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雅典失敗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提洛同盟內部的矛盾較伯羅奔尼撒同盟的尖銳複雜;另一方面由於雅典軍在幾次重大會戰中指揮失誤。就戰爭的後果而言,這場戰爭沒有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各邦都在戰爭中加劇了本國的社會矛盾,破壞了公民集體的團結,特別是戰爭災難對各國小農經濟予以沉重打擊,造成小農的大量破產,而獨立的小農經濟是城邦的經濟基礎。從此,希臘的一些主要城邦,包括雅典和斯巴達,均陷入經久不斷的危機之中,這就爲後起的國家統一希臘創造了條件。因此,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城邦歷史的轉折點。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6張

城邦危機

危機的表現

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希臘參戰的城邦均相繼陷入危機。危機的表現爲邦際之間的戰爭頻仍,霸權旋起旋僕,各邦喪失充分自衛能力,公民兵越來越明顯地被僱傭兵所代替。在此起彼伏的戰爭中,各城邦的人力和物力都加快消耗,小農經濟無法經受戰爭和富人的擠壓,大批破產。少部分人靠戰爭和犧牲小農的利益成爲鉅富。貧者與富者的矛盾因此尖銳化,社會衝突加劇,重分土地和財產這類古風時代的口號重新在希臘出現,君主制的特殊形式僭主制在混亂之中再次流行。這一切雖然不是同時出現的,也不是所有希臘城邦都經歷了同樣的危機,但各邦的發展趨勢卻是完全一致的。這預示一個統一的、能切實保護富有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君主專制政權即將在希臘出現。希臘城邦危機最先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者斯巴達出現。

解體

一向守貧的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後獲得前所未有的榮譽、金錢和權力。斯巴達統帥來山德曾一次從小亞運回2000塔蘭特鉅款。當雅典投降後他凱旋迴國時,又帶回整車的黃金。他本人和他的許多將領都發了橫財,從窮漢變爲富翁。由於財富和經濟先進國家的文化象洪流一樣涌入這個國家,來庫古改革創立的公民平等原則和艱苦奮鬥的傳統被迅速沖垮:人們瘋狂地追逐錢財,積蓄家產。一些強者通過犧牲弱者的利益更加富足,一些弱者越發貧困。不同的財產伴生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產生不同的集團,平等者不再平等,公平的原則被拋棄,斯巴達開始了無可挽回的衰落過程。公元前4世初,原屬國有的公民份地可正式轉讓,公開承認土地私有化。斯巴達的富人越發肆無忌憚地併吞小農的土地,短短時間,斯巴達公民人數就減少到1900人左右,而到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公民則僅剩下1000人。公元前399年,以基那敦爲首的“下等者”預謀起義,企圖推翻斯巴達貴族統治。他們甚至串連皮裏阿西人和希洛人,因爲只要向這些人提到斯巴達人,他們就表示出要生吞活剝斯巴達人的心情。只是由於叛徒出賣,起義才被遏止。然而,曾經令人羨慕不已的斯巴達的穩定已一去不返了。

暫時復興

伯羅奔尼撒戰爭以後,雅典元氣大損,公民人數由戰前的4萬減至約2萬。經過一段休養生息,雅典的政治、經濟有所恢復,民主制進一步發展,公民大會至高無上的地位得到加強,主持公民大會的權力和主持500人議事會的權力分離。大會執行主席由非值班的9個主席團各出一人組成,不再由值班主席團主席擔任。這就進一步削弱了地方主義對大會決議的影響。公民大會的講臺不再由出身名門望族的人所主導,一批出自各種家庭的政治家、演說家脫穎而出,這是民主生活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新人,是民主制度的熱情謳歌者。公民參加公共活動得到的津貼項目增多,金額越來越大,不僅出席公民大會享受津貼福利(起初1奧波爾,逐漸增至1德拉克馬),而且觀看戲劇也發放津貼。這些福利雖然鼓勵了貧苦公民參政的積極性,但也同在公民兵中引入津貼一樣,使過去自覺的奉獻變爲有償的服務,自覺的義務變爲有償的交換。公民熱衷於個人創收,寧願僱外邦人當兵打仗,而不願自己服兵役義務。公民兵在對外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弱,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日益淡薄。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7張

在經濟方面,少數富人的財產明顯增多,在最富有的1200人中間,財產大多在5塔蘭特左右,多的高達數百塔蘭特,少的也有2塔蘭特。他們的收入來源已不再侷限於地產。一些人經營起過去由外邦人經營的手工作坊、銀錢兌換業務,有的通過爲外邦統治者服務賺取報酬,有的還經營澡堂、妓院、酒館、房地產。每人均擁有大量奴隸,奴隸與公民人數的比例顯然加大。外邦人在雅典經濟活動的主要領域仍然是手工業、商業,雅典兩家最大的奴隸作坊主均是外邦人。私有經濟的進步使雅典在喪失了附屬國的鉅額貢款之後仍然能得到大量收入,公民的福利不僅沒有減少,而且還有所增加。這有利於小農經濟的相對穩定,所以雅典貧富的差距雖然拉大,但失地的公民人數遠比斯巴達要少,其危機主要表現爲公民兵的衰落和個人主義的膨脹。

在這種情況下,公元前4世紀的思想家多對雅典民主政治持批評態度,謂之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治,窮人對富人的剝削。他們的認識反映了一部分奴隸主富人的意見,但這種理論上的批評並未導致實踐上對民主制的顛覆。自從民主政治恢復直到公元前322年外來勢力將它扼殺爲止,過去習見的貴族與貧民的政體之爭不復再現,民主體制作爲一種完整的體系已爲富人和窮人所普遍接受。雅典內部的相對穩定使它得以恢復積極的對外活動。公元前378年,雅典成功地拉到一些利益相同的國家建立起第二次海上同盟。然而參加國比提洛同盟少得多,且雅典只是其中一個平等的夥伴。隨着第二次海上同盟的建立,希臘的暫時和平被破壞,雅典艦隊大敗伯羅奔尼撒同盟的艦隊,洗雪了羊河之戰的恥辱。

底比斯的霸權

雅典的勝利得到底比斯的呼應。底比斯重建曾被斯巴達強迫解散的彼奧提亞同盟,引起斯巴達的強烈反應。雙方在留克特拉展開激烈會戰。斯巴達投入約11000同盟軍,底比斯投入約6000本國公民兵,由將軍埃帕米儂達率領。埃帕米儂達佈下著名的“楔形”方陣,置主力於左翼,縱深厚達50列,一舉突破斯軍右翼,致使敵全線敗逃。斯巴達國王克萊昂伯羅圖斯及400公民戰死,其重裝步兵統治希臘戰場的局面被徹底打破。留克特拉之戰成爲斯巴達衆叛親離、伯羅奔尼撒同盟崩潰的起點。一些國家的民主派趁機推翻親斯巴達的寡頭政權,一些國家退盟。公元前370年冬,埃帕米儂達應原伯羅奔尼撒同盟成員國的邀請,率軍殺入伯羅奔尼撒,在斯巴達如入無人之境,大肆擄掠。美塞尼亞的希洛人獲得解放,建立起完全獨立的國家。這對斯巴達人是致命打擊,斷絕了許多公民的生活來源,加速了平等者公社的破產。底比斯軍在伯羅奔尼撒引起的震盪不僅如此。阿爾哥斯平民“棍棒派”藉機暴動,打死貴族1200人並沒收他們的財產,連試圖平息暴動的民主派領袖也被棒殺。

底比斯的勃興引起雅典的憂慮,轉而與斯巴達結盟。底比斯爲同雅典在愛琴海競爭,於公元前364年建起一支海軍,將雅典在愛琴海的一些盟友拉到自己一邊。公元前362年,因南希臘局勢發生不利於底比斯的變化,埃帕米儂達驅軍再入伯羅奔尼撒,和雅典、斯巴達等邦聯軍會戰於曼丁尼亞,再次獲勝。但埃帕米儂達在指揮追擊時被敵人標槍擊中,雅典等敗軍得以逃生。埃帕米儂達臨終前囑咐與敵締結和約,參戰各邦均求之不得。美塞尼亞的獨立在和會上得到除斯巴達之外的所有與會城邦的承認。斯巴達儘管抗議,但無人理會。戰後它已淪爲一個無足輕重的地方國家。

古典時代時期發生了哪些事情 這個時代最後是在哪一年結束的 第8張

底比斯的興起與希臘混亂的國際形勢以及傑出人物的努力有關。埃帕米儂達對此起了決定作用。隨着他肉體的消失,神話般的底比斯霸權立即破滅。這樣,在公元前362年以後,希臘實際上既找不到一支能左右邦際關係的力量,也找不到克服城邦內部危機的出路,各國都在不斷摩擦和自耗中加速衰落,這就爲馬其頓的征服創造了條件。

結束

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諸邦有所警惕,以雅典爲首,分成了反馬其頓和親馬其頓兩派。反馬其頓主要以民主派的工商業奴隸主,以德摩斯梯尼爲首,由於商業傳統,該派不願與馬其頓爲伍。親馬其頓派爲城邦上層的奴隸主,由於城邦內部奴隸和平民的不斷反抗,因此上層奴隸主寄希望於馬其頓國王腓力來改變城邦狀況。、

前355年,“神聖戰爭”爆發,前350 年,德摩斯梯尼發表了反馬其頓的演講,前349年,馬其頓佔領了卡爾息狄斯半島,雅典被迫議和。前348年,唯一阻擋馬其頓南下的奧林託斯城邦被毀。前344年秋,帖撒利爲馬其頓所控制。前339年,腓力發動戰爭,再次進入希臘。前338年,喀羅尼亞戰役爆發,雅典——底比斯聯軍戰敗,希臘各邦實際上失去了獨立。前337年,腓力組成了“希臘同盟”,控制了希臘諸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