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同是借師助剿爲什麼唐朝較爲成功,吳三桂卻成了降清?

同是借師助剿爲什麼唐朝較爲成功,吳三桂卻成了降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是明清之際具有轉折意義的人物,也是被認爲明末的最大漢奸。然而,客觀地講,吳三桂延請清兵入關,其初衷是借師助剿,而不是降清做漢奸。吳三桂鎮守遼東多年,深受朝廷的器重與厚恩,而與清兵長期廝殺,國恨家仇交織在一起,主動降清在情感上就說不過去。

同是借師助剿爲什麼唐朝較爲成功,吳三桂卻成了降清?

而據吳三桂致多爾袞的書信,信中寫道: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脅、西脅,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而滿清佔據北京之後,吳三桂還請求多爾袞:“毋傷百姓,毋犯陵寢。訪東宮(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黃河爲界,通南北好”。

再據吳三桂起兵反清時的檄文,檄文中指責滿清:“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居燕都,竊我先朝神器”,而滿清卻並沒有做出正面迴應。從種種的史料記載,說明吳三桂是在借師助剿之路上,而上了滿清的賊船才被迫降清。

借師助剿,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不是冷僻詞彙。從我國有較爲詳實歷史記載的春秋時期,就有很多“借師”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申包胥哭秦庭”。春秋後期,伍子胥引吳兵入郢破楚,楚昭王出奔在外。而在此楚國的存亡之際,楚國大夫申包胥到秦國乞師相救。秦哀公不允,於是,申包胥依秦庭牆而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使得秦哀公爲其忠心所感動而答應出兵救楚,才使得楚國得以復國。

同是借師助剿爲什麼唐朝較爲成功,吳三桂卻成了降清? 第2張

而在中世史上,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大唐危急存亡之秋,也曾借回紇之兵而平亂。那爲何唐朝借師助剿較爲成功,而吳三桂借師助剿卻上了賊船呢?這主要有以下幾點的不同。

首先,安史之亂時,雖然大唐丟了首都長安,唐玄宗流亡蜀地。但太子李亨(唐肅宗)在靈武稱帝之後,而使大唐的領導中樞並沒有被中斷。而明朝自崇禎帝自縊後,北方一片混亂。吳三桂借師助剿,卻已沒了朝廷爲其依託。

再則,大唐借回紇之兵,並不佔主導,易於控制。其時,郭子儀、李光弼等各握有精兵,而大唐各地方上亦有兵力,回紇兵並不佔主導。而吳三桂的兵力卻只有四、五萬,滿蒙聯軍的兵力不少於二十萬。顯然,吳三桂不能制多爾袞,多爾袞也便“反客爲主”了,強迫吳三桂降清。

同是借師助剿爲什麼唐朝較爲成功,吳三桂卻成了降清? 第3張

第三,當時的形勢也大不相同。安史叛軍攻佔關中之後,已是強弩之末,其戰線太長,後方不穩。而並不能給大唐殘餘勢力進一步的威脅,大唐借回紇之兵時,並非到了生死關頭,而是爲了收復失地。但吳三桂借清兵之時,面對李自成大軍的征討,又背靠着滿清,已是一支孤軍,形勢緊急,已無再思量、迴旋的餘地。

第四,回紇與大唐的關係長期友好,對大唐並無太大的野心。而滿清與大明交戰多年,敵意、仇恨已久,不可能放棄此良機而不趁火打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