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岑參的《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描述的是什麼場景?

岑參的《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描述的是什麼場景?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對唐代詩人岑參影響最大的人物,應該數封常清。那麼這首岑參的《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描述的是什麼場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

岑參

蕃軍遙見漢家營,滿谷連山遍哭聲。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溼未乾,胡煙白草日光寒。昨夜將軍連曉戰,蕃軍只見馬空鞍。

封常清,瘦瘠跛足的殘疾人,憑其謀略戰功,迅速升遷,做到安西四鎮節度使攝御史大夫兼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瀚海軍使,這種傳奇般的經歷,爲唐史所罕見。他博得好奇詩人岑參的欽仰崇拜,是理所當然的。岑參入封常清幕後,爲其創作過多篇頌歌,其中不少詩篇成爲詩人平生得意之作,除《走馬川行》、《輪臺歌》外,這組《破播仙凱歌》也是很突出的作品。

岑參的《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描述的是什麼場景?

封常清破播仙事,與同年稍前西征事,史傳失載。據岑詩則可補這一闕文。戰事當在天寶十三載(754)五月,破播仙則在冬日。《破播仙凱歌》前四首寫凱旋,這兩首則追敘戰鬥情形,“蕃軍遙見漢家營”一首最有個性特色,是邊塞詩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從“蕃軍遙見漢家營”及組詩其二的“營幕傍臨月窟寒”,可知戰前呈兩軍對壘的形勢。從組詩末首的“暮雨旌旗溼未乾”,則可知戰事告捷有賴雨夜偷襲的成功。“滿谷連山遍哭聲”則應是夜襲時的實況:蕃兵從睡夢中驚起,已是殺聲震天,戰場一片鬼哭狼嗥。不過詩人沒有完全按實況的順序安排;而小作騰挪,將這遍地哭聲安排在對壘句後,這就產生了一種先奪其鬥志的效果。而奪志比奪帥,更是兵家之大忌。唐軍決勝,已無待於接仗了。

後二句採用放筆直乾的寫法,展現夜襲的激烈戰鬥場面,字裏行間充滿刀光劍影。“萬箭千刀一夜殺”,句中連用三個數目字,露骨地描寫了戰爭的激烈和廝殺的殘酷無情。“一夜”云云,就一戰而言不可謂短,可見是一場惡戰;就整個戰役而言又是速決,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最後,是一個令人發怵的詩句:“平明流血浸空城。”從組詩其四“千羣面縛出蕃城”的擒生場面看,唐軍尚未野蠻到屠城的程度。實際情況可能是戰血和雨水相滲和,紅成一片。但在“一夜殺”三字後,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鏡頭”,就產生了一種駭人聽聞的感覺。在前句殺聲哭聲震天的描寫後,出現這個紅色恐怖畫面,又產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感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唐代詩人寫邊塞戰爭,大都着眼於安邊,而反對濫用武力。王昌齡寫一場大戰是:“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從軍行》)網開一面,自是仁者之師,作者溫柔敦厚之意亦見。這種寫法,對於有意造奇,並追求強刺激的詩人岑參來說,就不夠味了。這個個性突出的詩人,他的同情不肯給予弱者,他是極端的英雄主義的歌手。興會所至,不惜用狂熱筆調,歌頌征服,歌頌鐵和血的無情,展示出血淋淋的“鏡頭”。這不免有宣揚暴力之嫌,不宜提倡。但就其突破溫柔敦厚的詩教,爲詩歌避免過於甜熟的努力而言,這種燥辣的寫法,也並非毫無可取。

岑參的《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描述的是什麼場景? 第2張

“暮雨旌旗溼未乾”一首在寫法上,較接近盛唐人共有的風貌。它採取了“正面不寫寫旁面”的辦法,通過戰鬥結束後的天明時分,戰場上失主的胡人戰馬“空鞍”,來暗示戰鬥的激烈,顯得含蓄蘊藉得多。“暮雨旌旗溼未乾”與“平明流血浸空城”比較,都用“溼”的形象,顯示出戰事剛剛結束,殺氣尚未全消。然而,不露半點菸火氣和血腥味,愛好和平的讀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