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張炎:宋代最後的詞人,一首《鷓鴣天》流傳千古

張炎:宋代最後的詞人,一首《鷓鴣天》流傳千古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詞人張炎,那首《鷓鴣天》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賣餳時。故鄉唯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也皺眉。

是誰在樓上吹奏着哀怨的玉笛呢?看那山前,寬闊的水面被晦暗的烏雲遮住了。燕子們在忙碌着築巢。不知爲何,突然想起了我所思念的人,她與我遠隔千里,孤獨的我啊,只有一枝梨花在雨中伴我左右。

春季辟邪的日子快到了,如今正是賣糖的時候。故鄉呢,只能在夢中追尋罷了。昨夜從江邊折回來一枝新柳,雖然不是蘇堤上的,也足以令我心緒不寧了(詞人生於浙江杭州,作此詞時杭州淪陷,南宋滅亡,詞人流離失所,因此,這是一首明寫思家實則蘊含作者故國之思的小令)。

張炎:宋代最後的詞人,一首《鷓鴣天》流傳千古

上片以寫景爲主,寓情於景。開篇寫因笛聲撩人心魄而自然引起思鄉之情。這裏詞人化用漢代馬融居平陽時,聽客舍有人吹笛甚悲,因思念洛陽親友,作《笛賦》這一典故,言簡意賅透露出了詞人對故鄉的思念。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詞人眼前的景無不承載着詞人的情感和心境。燕子千里,自己也流落千里,正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中所述“身世浮沉雨打萍”,自己流離失所,不知何處是歸處,此時,只有將情感寄託在雨中的梨花上了。

張炎:宋代最後的詞人,一首《鷓鴣天》流傳千古 第2張

下片側重抒情,將上片壓抑在畫面背後的愁緒傾瀉而出。“修禊近,賣餳時。故鄉唯有夢相隨”寫出了自己對故鄉的懷念。“修禊”,“賣餳”均爲古代民俗,作者將兩個節日名列出,我們似可看到漂泊在外的遊子正掐着手指算着臨近的故鄉節日。“故鄉唯有夢相隨”,一個“唯有”道盡了作者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深深苦悶。”也許寫自己在夢中對故鄉的思念,還不能完全書法出思念之情,接下便以具體的動作寫自己的思鄉情懷:昨夜裏不得安眠,愁緒無法排遣,漫步江頭,折得一枝新柳歸來,雖非故鄉蘇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動思鄉之愁了。

這首小令無論是寫景或抒情,都極爲自然,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詞人還成功地運用尋常之景,眼前之物,鋪墊、渲染,生動地把主題由淺入深、由隱至現地表露出來,顯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達情感方面的才能。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