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描繪的是蘇軾倅杭後第一個夏天所見的奇特景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描繪的是蘇軾倅杭後第一個夏天所見的奇特景觀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湖美景既迷人又壯美,它有時山色空濛,細雨綿綿;有時風雲變幻,狂風急雨,這樣的景色能激發詩人的靈感,從而寫出扣人心絃、聲勢逼人的詩篇。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蘇軾遊西湖時有感而作的作品吧。

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這天,蘇東坡遊湖歸來,正在望湖樓斟酒小憩。此時蘇東坡因爲與變法派的衝突而自請外調,在杭州任通判已經半年多了。望湖樓非常有名,在西湖昭慶寺前,五代時吳越王錢俶所造。

此時,夏日炎炎,日頭高照。忽見天色驟變,如倒翻墨汁般的黑雲,迅速地從山那邊推涌而來;可是遠處山巔還沒有完全遮盡,急驟而降的白色雨點和湖中濺起跳動的水珠,紛紛落入遊船的船艙之中。可是轉眼間,狂風捲地而來,竟又雨斂雲散,平湖上又恢復長空般的明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描繪的是蘇軾倅杭後第一個夏天所見的奇特景觀

西湖夏日暴雨速來速去、急放急收、奔騰跳躍、錯綜變幻的現象,是蘇東坡倅杭後第一個夏天所見到的奇特的景觀,引起他極大的興趣。於是,立即乘着酒興,憑着詩人的豪情與天才,捕捉住那瞬息鉅變的形象,揮灑筆墨寫成了一首著名的詩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在歷代吟詠西湖的詩歌裏,甚至在蘇東坡自己的西湖作品中,這首詩的藝術性都不算非常突出,但他所體現的東坡特有的胸襟抱負,我覺得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描繪的是蘇軾倅杭後第一個夏天所見的奇特景觀 第2張

此時的蘇軾遠離了京城的政治鬥爭,心情正在慢慢地平復。時間是治癒心靈創傷的最好的醫生,當心情平復之後,生活也漸漸悠遊自在,於是很有雅興去遊西湖,邊玩邊喝酒邊吟詩。那一天,東坡趁着酒興微醺,一口氣寫了五首七絕,形成組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上面是其中的第一首。

第一句寫濃雲驟起,“黑雲翻墨未遮山”只七個字,把暴雨來臨的氣勢寫得十分形象。這是詩人登樓前的親身經歷。那時,詩人泛舟湖上,興致很濃,忽然發現,遠處天空涌起大片黑雲,像是潑翻了一桶桶墨汁,直向西湖上空撲來,仔細望去,湖西的南北諸峯還沒有被濃雲遮斷。雨雖未落,但已有“黑雲壓城”、先聲奪人之勢。

第二句“白雨跳珠亂入船”寫暴雨驟至。“白雨”一詞,用得極新鮮又極貼切,一個“白”字抓住了夏日暴雨的特點。夏日的暴雨,不同於“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也不同於“到黃昏,點點滴滴”的秋雨,當驟雨初至時,那雨點是又大又猛的,落在湖面上,猶如濺起千萬顆晶瑩的珍珠,帶着噼裏啪啦的響聲,跳入船艙中。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圖畫啊!有形象,有色澤,有聲音,有動態,真是把夏日暴雨的雨景寫得活靈活現,如在目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描繪的是蘇軾倅杭後第一個夏天所見的奇特景觀 第3張

第三句“卷地風來忽吹散”寫風。它吹散了什麼呢?既吹散了烏雲,也吹散了雨點。這風它是“卷地”而來的,就是貼着地面的那種清爽的風,詩人說的是“卷地”,沒有卷水而來,而且用了一個“忽”,可見這個風向是忽然便從湖岸上吹來了風,把一切雲雨都吹跑了。

第四句“望湖樓下水如天”寫雨後西湖的景色。這時的西湖,雨過天晴,風平浪息,這時的詩人,早已在望湖樓上飲酒了。他憑欄眺望,見遠處的羣山沐浴在陽光之中,下面的湖水像天空一樣,是那樣地舒展、明淨晴藍。不經過一場猛風疾雨,哪有這一番新綠,又哪能把西湖的美顯現得如此全面,把大自然的騷動與靜謐領會得這樣深刻。難道生活的變化無常、陰晴不定不正是生活的獨具魅力的所在麼!

從整體上看,這首詩寫景很有特點。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捲、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詩人運用一連串的動詞來寫雨態和雨勢,用一系列比喻來描寫雨的特徵。前三句濃墨重彩,最後一句淡雅樸素、寧靜美好。全詩濃淡相宜、動靜協調,不僅生動地寫出夏天西湖上瞬息萬變的雨景,還能給人以聯想和哲理性的思考。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