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慶清朝慢·踏青原文翻譯及鑑賞,調雨爲酥,催冰做水

慶清朝慢·踏青原文翻譯及鑑賞,調雨爲酥,催冰做水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慶清朝慢·踏青

宋代:王觀

調雨爲酥,催冰做水,東君分付春還。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結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

晴則個,陰則個,餖飣得天氣,有許多般。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不道吳綾繡襪,香泥斜沁幾行斑。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

慶清朝慢·踏青原文翻譯及鑑賞,調雨爲酥,催冰做水

譯文

春神東君吩咐春回大地,細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誰用輕暖趕走了尚未消盡的寒意?還是穿着鞋面繡有雙鸞的繡花鞋,一起結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煙霧瀰漫的郊野,看到的優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無中。

天一會兒晴,一會陰,晴晴陰陰間雜着,變化萬端。撩動花兒,撥弄柳絲,爭先恐後。一不小心腳踏進泥淖裏,泥漿得羅襪斑斑點點,惹得姑娘們緊鎖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風,收盡滿川翠綠,都吹到她們的眉毛上。

賞析

這首詞詠踏青,以工麗、尖新的筆觸,從春日裏天氣的變化和姑娘們的踏青活動兩方面入手來描繪春景,將兩者和諧地組合成一幅風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圖。王觀詞內容單薄,境界狹小,不出傳統格調,但構思新穎,造語佻麗,藝術上有他的特色。

起首兩句打破了一般詞中寫春景的套路,另闢蹊徑,寫出了初春時節人們不大注意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雨變成酥,冰化爲水。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有“天街小雨潤如酥”之句,“如酥”正是早春之雨的特色,這裏深入一步說“調雨爲酥”,與“催冰做水”一起,突出春神主持造化的本領,把大自然的運行,用“東君分付”四字加以形象化。有了春水的滋潤,大地將勃發出無限生機,百花爭妍的日子定會來到。濃郁的春意,盡括在這三句之中,可以說是對“東君”的讚歌。這三句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前兩句乃由後一句生髮而出,在意思的順序上,當是第三句在前,前兩句在後,詞人把它們倒置過來,先畫龍而後點睛,更有搖曳生姿之妙。三句之後,接下去是“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這個疑問句式表明已到殘寒盡退、到輕暖的時候。這是何人主使的呢?當然仍是“東君”。這個疑問句式,既是爲了鋪敘的跌宕生姿,也是爲了使人們對春天的到來,應向造福於人的“東君”表示深深的敬意。“結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寫趁着輕暖的天氣,姑娘們結伴而行,野外踏青。“平頭鞋子小雙鸞”正是詞人別具匠心的地方,此處先把它提出來作爲下文的伏筆。“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化用王維《漢江臨眺》詩中的名句,用來寫踏青的姑娘們在野外所看到的迷迷濛濛的秀色。這樣,不僅寫出了陽春煙景,且可從“望中”二字體會到姑娘們愉悅的心情。

過片三句運用口語,生動地描繪出天氣的變化,活潑而有意趣。賀裳在他所作的《皺水軒詞筌》裏提出了兩個“個”字用得妙,頗有見地。而“餖飣”一詞則用得更具神采,有了這個詞,前兩個“個”字的“弄姿”才顯示出來。天氣的陰晴無常,使得踏青的姑娘們的情緒起了變化,她們要趕快一攬春景之勝:“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寫出了她們看花覓柳的急切心情與行動,“鏤”、“撥”兩字用得很工,彷彿可以聽到她們清脆的笑聲,看到她們輕盈的體態。她們只顧忘情地歡笑,“不道吳綾繡襪,香泥斜沁幾行斑。”一不小心腳踏進泥淖裏,濁漿濺涴了她們的羅襪,而前面寫的“小雙鸞”更是沾滿污泥。無限珍惜的心情使她們笑容頓斂,雙眉緊鎖,“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眉山”典出《西京雜記》謂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踏青姑娘們的蛾眉,本來是淡淡的,但眉頭一皺,黛色集聚,好像大地上所有的翠綠全被靈巧的東風吹在上邊。詞人捕捉住踏青的姑娘們一瞬間的感情變化,用幽默、風趣的誇張手法,寫出了她們有點尷尬的神情。

此詞一反尋常春景詞的套路,繞開和風煦日、龐柳嬌花之類的意象,另闢蹊徑,巧麗造境,在同類作品中別開生面,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