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古文名著 > 《白牡丹》第十三回:聖駕高山脫羅網 奸監平地起風波

《白牡丹》第十三回:聖駕高山脫羅網 奸監平地起風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牡丹》是清代洪琮所撰的一部小說。它的主要內容是描述正德皇帝爲訪求所夢美女白牡丹、紅芍藥,特意微服巡遊江南,由此生髮出奸監謀反、忠臣受屈、強盜打劫、平民遭困、天子風流窮形極相、男女有情終成眷屬等一系列富有傳奇色彩的政治、社會生活故事。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第十三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卻說李夢雄與柳望懷戰到二三十合,這李夢雄一杆槍,好似銀龍出水,又如玉蟒翻江,殺得柳望懷滿面是汗,喝令嘍羅上前圍住。嘍羅一擁圍住,李夢雄前遮後隔,左鉤右攔,一邊交戰一面吩咐軍士,只可守營,不要助戰。

且丟開前營之事,單說後營。李桂金本是女中豪傑。一聞劫駕,只令軍士,“固守營前,不可幫助,我好放心大戰。”即拔劍上馬,遙見來了一隊響馬,盡是面擦五色。當先一漢,紅戶紅戰袍,黃金鎖子甲,坐下紅點馬,手執一把大砍刀。李桂金喝曰:“強盜慢來,俺李錦雲在此。”吳仁中便罵曰:“我們太行山好漢,大隊來齊。爾乃白面書生,敢來送死!照我的刀罷。”

舉起大刀望李桂金當頭砍來,李佳金把左手劍望上一架,喝聲:“休要慌忙。”

那劍止砍着刀口,火心迸湔。吳仁中便震得兩膀蘇麻,叫聲“好利害的傢伙。”

李佳金曰:“你既知我的利害,何不束手受縛?”即揮動右手,一劍砍去。

吳仁中大怒喝曰:“休得逞強。”舉刀來架住,回手亦是一刀砍來。二人各展本領。這李桂金雙劍恰似飛雲閃電,好不十分利害。吳仁忠暗想:劉公公稱並無大將英雄,這廝爲何如此猛勇?便喝問曰:“爾這廝,官居何職?”

李桂金曰:“俺乃風陽府義士李錦雲,並無官職。”吳仁中聞言罵曰:“爾既無官職,爲何前來討死?甚爲不智。不如歸降俺家,共取富貴。”李桂金曰:“爾死在眼前,尚敢多言。”二人又戰至二十餘合,吳仁中抵當不住,喝令嘍羅一半困住李錦雲,一半衝殺進營。嘍羅領令,衝到營前。御林軍放箭射住。李錦雲雖勇殺,不得出重圍。嘍羅雖勇,亦近不得李桂金,此時前後大戰。並衆客商吶喊,聲聞天地,山谷應聲。萬飛龍乘勢領軍殺向御營前來。軍士連忙報入御營。

《白牡丹》第十三回:聖駕高山脫羅網 奸監平地起風波

且說正德天子因天氣酷炎,尚在帳中未睡,忽聞得外面喧鬧。大驚,正欲打聽,只見軍士報入營曰:“啓萬歲,有響馬來喝劫營,請旨退敵。”正德大驚曰:“如此怎麼好?”十二指揮官齊奏曰:“黑夜交兵,難知虛實,臣等分六人出御營擋住,六人保駕,便可無慮。”帝曰:“有理,快去退敵。”六名指揮官便出御營。

正德令小監速宣劉瑾,前來商議。小監忙奔到劉瑾處,只見劉瑾只是詐睡,任喚不醒,小監正在呼喚。正德又差小監前來急喚,劉瑾覺得不好意思,詐作朦朧睡醒。問曰:“何事如此着急?”小監曰:“天大的事,公公還在睡夢中麼?”劉瑾曰:“怎樣哩?”小監曰:“盜賊劫駕,朝廷宣召,還說是着急不着急?”劉瑾曰:“盜賊何代無之,何必大驚小怪。”正德又差小監來催,劉瑾方上馬,從後堂進營,至帳中朝見曰:“陛下有何聖諭?”正德着急曰:“此乃甚麼時候,卿還要朝見。外面響馬劫營,未知如何?卿快去看來。”

劉瑾領旨奔出營前,見指揮官正在督軍士放箭,響馬雖衆不能近營。劉瑾暗想:“待我嚇走昏君方好。”即走入營,一路高聲叫曰:“賊人殺進營來,要命的快快逃走。”三軍在營中,不知交戰勝負,聞得此言,紛紛亂闖,一時鼎沸起來。正德越加驚恐忙問曰:“外邊勝負如何?”劉瑾作驚慌曰:“賊人衆多,官軍不能抵敵,陛下速走爲上。”正德聞言,急喚武士帶馬前來與朕逃命。指揮官阻住曰:“賊人若勝,軍士必逃入營。今軍士無回,必是兩下拒敵。故此喧鬧。且陛下守住御營,羣臣方好來保駕。或是逃走,我走一步,羣賊趕一步,羣臣又不知處所,怎能保駕?”劉瑾曰:“三十六着,走爲上着。若待賊人進營,已是逃走不脫。陛下切勿遲延自誤。”正德曰:“果是逃走爲上。”忙上馬,從後營逃走。指揮官一齊保駕,一聲吶喊,御營早已挨擠倒了。萬飛龍即傳命:“俱聽響箭追趕。”

且說此時正德天子,只有六七百御林軍保駕。其餘跟隨不着,四散奔逃。

劉瑾身邊俱是響箭,箭上盡刻吏部天官劉文俊字號。日後好圖害劉文俊的。

劉瑾見響馬追趕失錯,便喝聲強盜慢來,即放一響箭。官兵倫惶中,那裏有聽得?響馬卻留心細聽,即循響箭趕來。忽見前面上山卻不高大。劉瑾想:若如此追趕,焉能結束昏君性命?不如騙他上山圍住,方不逃脫。忙奏曰:“陛下可暫住此山,羣臣好來救駕。”指揮官曰:“此山低小,不可駐足。”

劉瑾曰:“兵法雲:登高臨下,如拉腐草。正好駐足。”指揮官曰:“公公所云兵法,有登高臨下者,乃亂山接壤,圍之不住,逃之有路。今此山零零碎碎,倘敵人將山圍住,糧道水道俱絕,不上半日,枯焦飢餓,如何擋得?”

正德曰:“朕遭此厄已心膽皆碎,且暫駐此山將息。俟救應至,再作商議。”

遂上土山。衆軍士跟隨,指揮官令軍士,守住各路口。

那萬飛龍見天子逃上上山,大喜,令嘍羅催大小頭領快來,共捕昏君,一面令將土山圍住。此時柳望懷、吳仁中正困李夢雄兄妹。聞得此報,即令嘍羅一半圍困,自帶一半嘍羅趕到土山,重重圍住。三個頭領立馬在火光下大叫曰:“昏君聽着,爾無故遊幸蘇州,勞民傷財,以致天怒民怨,吾大軍百萬,爾速下山歸降,不失封侯之貴。倘再遲延,殺上土山,玉石俱焚,悔之何及?”正德天子在山上,見如此兇惡,嘆曰:“天作孽猶可爲,自作孽不可活。朕無故招此橫災,真是上天譴責!”衆指揮曰:一陛下不須過慮,賊人雖衆,料難上山。”三賊首在山下喝令嘍羅,尋路上山,擒捉昏君。嘍羅一聲發喊,各尋路上山。喜幸山上有石頭打下。不須臾,石頭已盡。衆指揮奏曰:“事急矣!待臣等下山,拼命殺退賊人再走。”正德曰:“此言人是。”衆指揮即令軍士守住山口,方衝下山殺來。賊衆上前迎敵大戰不表。

《白牡丹》第十三回:聖駕高山脫羅網 奸監平地起風波 第2張

再說李夢雄,因賊人去圍天子,方出重圍。尋不見御營。月光下正遇着李桂金,便問曰:“聖上何在?”李桂金曰:“我被賊衆困住,方出重圍,怎知詳?”李夢雄曰:“爾看賊人俱奔西北而去,朝廷必在那裏,我們可跟尋前去,自得相遇。”兄弟即向西北而去。果見許多賊人圍住,山上亦有些人馬守住。李夢雄曰:“若從一路殺進,賊人便好迎敵,我從左,爾從右,殺進方好。”李桂全曰:“正是。”李夢雄從左邊大喝曰:“賊人快快讓路,俺李夢雄前來救駕。”賊人大驚曰:“不好,李夢雄來了。”柳望懷大怒曰:“這匹夫偏又來送死!”令嘍羅小心迎敵。李夢雄左手挺槍,右手執劍,遠用槍挑,近用劍砍。人逢人倒,馬遇馬翻,好不利害。李桂金兩股劍好似蛟龍出海,上下升騰,從右邊殺進。嘍羅大叫:“李錦雲踏營來了!”一擁上前困住。李桂金見有騎馬的,知必是頭目,即用手箭打下馬來。

此時天色微明,先是衆指揮在山下交戰,軍上守住山口。山上只有正德在前。劉瑾勒馬在後,心想: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即向腰間拔出寶劍。

方出一半離鞘,要曉得正德天子,洪福齊天。只見李桂金一手箭射中一個頭目,跌下馬來。又見李夢雄英勇無敵。即停手觀看,想:這兩個匹夫是誰?怎麼與我結冤?正德因見人忠勇,要問劉瑾,回頭見在背後拔劍,吃了一驚曰:“劉瑾爾在朕背後拔劍何爲?”劉瑾忙奏曰:“奴婢見賊人衆多,恐衝上山來傷聖駕,因此劍長恐一時倉皇拔不出鞘,預先拔出半鞘。賊人若上山,奴婢即架住,陛下好得逃走。”正德曰:“卿真乃忠義,怪不得寡人愛惜。賊未上山,卿先拔劍等待,使衆人似卿如此忠義,何患賊人不滅?天下不太平乎?”劉瑾暗想:好昏君,人人似我,爾已死多日了。但劉瑾雖一時巧言瞞過,即是心寒,連劍柄亦不敢摸了。後人論劉瑾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實爲失算。正德謂劉瑾曰:“難得那兩員少年將官,真是英雄,更兼手箭利害,未知何人?”劉瑾對曰:“奴婢亦不認得這兩人是誰?俟賊退問明。”

且不說山上君臣。單說衆指揮官見李夢雄兄妹施勇,各捨命向前。嘍羅死傷極多,一齊退下逃走。衆官並李夢雄兄妹迫趕,正德對劉瑾曰:“可速宣衆官回來,井問那二少年來歷。”劉瑾趕到半山,令軍土高叫曰:“朝廷宣衆官休趕,並宣那用箭的二少年壯士回來論話。”衆官俱勒馬回來。李桂金對李夢雄曰:“我是女流,不便面君,哥去面聖罷。”李夢雄遂勒馬上山,至駕前下馬,俯伏朝見。正德曰:“卿乃何人?官拜何職?那使手箭的爲何不來見朕?”李夢雄奏曰:“臣乃山東風陽府人,系正統天子朝中一等侯李勃之孫,名李夢雄,尚是白丁。那使手箭的乃臣胞妹李桂金,女扮男裝,詐名李錦雲便是。兄妹因到同州訪親,遇見響馬劫駕,故來救駕。”劉瑾在傍暗恨一聲,好事被他兄妹衝散。若不封官,難以報怨。便奏曰:“李夢雄兄妹有功,理當封他官職;留京任用。”正德曰:“此言正合朕意。”即封李夢雄曰:“朕今先封卿救駕武狀元,候回京再授現職重用。爾妹俟元親時奏聞加封。李夢雄奏曰:“臣蒙恩封,恐陛下倉皇忘記,有負聖恩,乞賜一信物爲憑。”正德曰:“此言有理。”便拔出劍,將龍袍內襟割下一角,付與李夢雄曰:“卿異日可執此爲憑。”李夢雄接過,謝恩畢,奏曰:“賊人雖去,必將復來,請速下山爲妥。”帝曰:“朕今亦不遊蘇州,卿可同衆將在前開路,保朕回京去罷。”

李夢雄領旨上馬,同衆將官下山,會見李桂金,說明恩封之事。李桂金大喜,兄妹遂同衆官軍起身,帝隨後,同劉瑾下山。

劉瑾即向袋中取出一枝響箭,餘者盡棄路上。密奏曰:“怪不得賊人追趕緊急,誰知駕前大臣通賊。”正德大驚,問曰:“朕駕前誰人通賊?”劉瑾曰:“臣昨夜逃走,倉皇間聞得響箭一響,賊人即到,方纔下山,見地上有響箭,奴婢拾得一枝,卻是劉文俊的劍號。此必劉文俊串通,令心腹跟駕,以爲賊人眼目。”正德曰:“響箭何在?”劉瑾遞過響箭。正德看見杆上刻着吏部天官劉文俊姓名,不覺大怒曰:“可恨這老賊,敢害寡人,希圖天位,可惱!可惱!”劉瑾曰:“趁劉文俊在常州,未知敗露,奴婢趕往擒捉。到蘇州拿其滿門,以正國法。”正德曰:“理當如此。”遂在靴桶內取出金蓖令箭,付與劉瑾曰:“卿可速往常州,擒捉劉文俊,後到蘇州拿其眷屬。”

劉奏曰:“劉文俊通賊,今幸響箭爲證。陛下切勿使百官知道。恐百官不知事情保奏,反費陛下龍心。”正德曰:“寡人知道了,卿速往行事,”劉瑾領旨分別,只因李夢雄兄妹並衆將在前開路,故不知謀害劉文俊事體不表。

且說劉瑾分路遇見嘍羅,囑曰:“爾速去報爾頭領,說只有李夢雄兄妹英勇,並無救駕。可速回來擒捉昏君要緊。”說罷遂趕向同州,來至城下,叫開城門。原來同州城文武官員,昨夜已知是劫駕,奈兵少,恐城池有失,故不敢救駕。今見是劉瑾到,慌忙開城接到府衙坐下。拜見畢,劉瑾放刁曰:“離城不遠,便有強盜如此猩獗,小民何以聊生?公等縱寇爲患,未爲無罪。”

衆官失色對曰:“公公有所不知,某處實是無歹人。此必是外方知聖駕到,前來劫掠的。”劉瑾冷笑曰:“公等說得亦無不是,只怕日後天子面前說不過。”衆官驚得默默無言。劉瑾曰:“快點三百軍,俱帶乾糧,跟隨咱家前赴常州公幹。”總兵官忙點齊軍士隨向常州而去。

未知此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