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古代戰役 > 有哪些與淝水之戰相關的軼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有哪些與淝水之戰相關的軼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在淝水爆發了一場戰爭,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前秦軍,史稱淝水之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爲後秦和後燕爲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南部。

淝水之戰使得北府兵聲威大振,謝玄、謝安、謝石等人也憑藉此戰留名青史。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藉此機會收回權力,成爲了東晉唯一掌握皇權的皇帝。而戰敗的前秦天王苻堅,也並非是一位怯懦無能的君王,他誅殺暴君苻生,爲永嘉之亂以來的關中百姓,帶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歲月,使得五胡亂華以來的北方再度恢復生機,不過因淝水戰敗,本已經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堅也在兩年後被叛將姚萇殺死。

軼事典故

投鞭斷流

當苻堅決定南侵東晉時,遭朝中大臣勸諫,指出東晉由漢族人建立,受國人擁戴;而且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但苻堅卻迴應:“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區區長江,足可把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後人以“投鞭斷流”形容軍隊陣容鼎盛,或實力強大的機構人才輩出等。

出處:“以吾之衆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典出《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

有哪些與淝水之戰相關的軼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草木皆兵

前秦的先頭部隊在洛澗附近被晉軍偷襲,敗得潰不成軍,不但令秦兵士氣受挫,亦令一向驕傲的苻堅信心動搖。他得知晉軍正向壽陽前進,便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觀察晉軍動靜。他看見對岸的晉兵,排列整齊,戰船密佈,心中覺得晉兵訓練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長滿無數草木,北風吹過,草木晃動,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即時大驚地跟苻融說道:“晉兵是一支多麼強大的對手,你怎麼說他們是弱旅?”後來,人們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經過敏及疑神疑鬼。

出處:語本《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風聲鶴唳

前秦苻堅的軍隊在淝水一戰中大敗,苻融戰死;苻堅中箭,率領餘兵拚命逃回北方。當他們聽到風吹過的聲音及飛鶴的鳴叫,都以爲是晉兵仍在後窮追不捨,於是他們日夜逃跑,飢寒交迫,結果當他們回到北方時,百萬大軍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後人便以“風聲鶴唳”形容人在受過刺激後,心靈變得脆弱不堪,一旦風吹草動都會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處境。

出處: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有哪些與淝水之戰相關的軼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折屐齒

淝水之戰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在家與客人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

出處: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東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着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裏,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爲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着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爲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爲“東山再起”。

出處: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